在方剂学的治风剂,整体分为两大部分。今天小编为大家详解两种治风剂主治功能。
一为外风,二为内风。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风的起源,首先是《内经》提出的,但是在《内经》里面,外风和内风是不进行区分的,都是风,有风即散。但是到了宋金元时期,很多医家提出了外风和内风要进行区分的说法。
对于风来说,其中的内风和外风,是要严格区分的。内风有几类: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等。其中热极生风是我们最常见的,一般是在热病的极期,热病的症状主要以发热为主,而外感热病当中,发展到极期阶段,大多以高热为特点。高热可以灼伤人体的津液,导致人体筋脉失养,进而造成动风。而这种热极生风的治疗要凉肝熄风,代表方羚角钩藤汤;肝阳化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造成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引起了气血上逆,肝阳化风,只有滋补肝肾之阴,以平肝达到熄风的作用。所以叫平肝熄风;阴虚风动,是温病的后期,这和羚角钩藤汤证的热极生风不同。一个是极期,一个是后期。热病的后期,这个时候,热病伤阴,人体的真阴亏损了,阴伤程度较重,那就是说筋脉失养的程度较严重了。这是以虚证为主的,我们叫阴虚风动,要滋阴熄风。这是以虚证为主的。
实际上这三类内风,热极生风证是以实证为主,肝阳化风证是以虚实夹杂,本虚表实证,阴虚风动证是虚证为主。热极生风证就是热病引起风,风气通于肝,内风,多把它归纳为肝风的范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本质上来讲,它是与温热病邪,伤耗人体的阴液,阴液缺乏了,使得筋脉不能和柔,本来筋脉应当是既有阳刚又有阴柔,活动自如,失去阴液濡润以后,所以造成热极动风,可以有像手足抽搐,这类动风现象。从证候来看,往往伴有高热,它是温病达到极期阶段,以高热为特点。高热就要热扰心神,造成轻则烦躁,重则神昏,这心神病变。热病伤耗阴液以后,造成筋脉失去濡养,手足抽搐。严重的可以有角弓反张。舌绛而干,脉弦数。舌绛而干说明伤及阴血了,脉弦数是肝热的特点。这个就是羚角钩藤汤主治的病机。
两种治风剂主治功能大家记清楚了吗?中医知识点比较抽象,记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所以希望大家多看几遍,牢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