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片,一百年丨祖国70华诞必看电影

2019年9月26日 | 烹小鲜第 1094 篇原创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时隔多年,这句台词

2019年9月26日 | 烹小鲜第 1094 篇原创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时隔多年,这句台词依旧散发着魅力,激励着每一个爱国青年。

作为最大众的娱乐方式,电影自诞生以来它就受到了观众的狂欢。 很多影片讲述的英雄故事感染了很多银幕前的观众,塑造的很多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也早已成为永恒的经典,被后人不断传颂。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里,中国电影也诞生了很多经典影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这十部银幕经典,跟随影片走进那一段段历史,重温那一个个感人故事,共同谱写一曲英雄的赞歌。

清末民初:

充满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的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作为一部武侠片,上映于上世纪90年度的《黄飞鸿之二: 男儿当自强》早已成很多观众的最爱。 抛开精彩的武打设计,这部电影对清末民初那段历史的思考以及流露出的“国人自强”精神,也成为整部影片的灵魂,激励着一代代观众奋发图强。

清朝的无能腐败,洋人的入侵,这样的时代必然能激起每一个爱国青年发起一场场对国家民族的自救活动,其中影片的主人公黄飞鸿结识了革命党人孙中山,最后也将那面青天白日旗交到他面前,而当旗帜展开的时刻,他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也传递到银幕外的每一个观众。

此外,影片对当时的麻木的白莲教民众也进行了反思,影片的主人公也产生了困惑: 这帮“疯了”的人还有救吗?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强大,在隐患面前,国民的自强自救成了必不可少的因素。 也只有民众觉醒,国家才有希望。 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众的自强精神是这部影片的精髓。

民国:中国不可欺的《我的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虽然迎来战争的胜利,然而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却在国际上并未能迎来他国的尊重,面对英、美、法等国无理的要求做出了抗争。

《我的1919》很好地还原了这段历史,陈道明对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的演绎,也感染了银幕外的观众,尤其是影片中他在议会上怒斥日本代表的无理要求也得到无数观众的共鸣。

“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时代,这是每个国人面临的无奈以及无法改变的现实; 然而即便国弱,国人也要秉着一种“中国不可欺,也不能欺”的准则。

民国:“国人不是病夫”的《精武门》

如今,已逝巨星李小龙已成华人文化的一部分,是他最早将功夫电影带入全世界,进而改变着世界电影对中国电影的认知。

银幕上,由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已成为经典,影片中面对日本人无理挑衅,他奋勇踢武馆,而那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也激发着国人的自强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上映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也是最早的讲述陈真反抗日本人的影片。 而由于这部影片过于经典也引发了后来的影视剧大量地翻拍,成龙、李连杰、甄子丹都曾再次饰演过陈真这个角色,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对这部影片和人物的喜爱。 而后来比较经典的电影《精武英雄》也将这部电影在主题、人物塑造和故事等多个层面也进行了更多的探讨和升级,影片也成为动作片的经典。

二战:充满智慧的《地道战》

这部上映于1965年的影片虽然年代久远,画面上也是黑白,但时隔多年依旧不妨碍它散发的魅力。

对于二战的残酷,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共产党员的英勇作战的描述的影片很多,然而能够在不矮化对手下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智斗,充分发挥我国军人的智慧的影片却很少见,《地道战》和早两年的《地雷战》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地道战》和《地雷战》原本只是军事教学片,体现我国军人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如何不与其正面交锋,而用持久战的策略取胜,然而由于故事可看性更强,娱乐性更足,反而在普通民众之间引起强烈的观影热潮,影片更是成为很多70后80后童年时期观影的一代记忆。

二战:战争反思的《紫日》

作为冯小宁导演的战争三部曲,战争影片《紫日》也成为很多国人抹不去的记忆。

对于战争的残酷,对于日本侵略者的凶悍,这是很多二战影片惯于描述的,然而能否将这一题材拍出新意,能否对战争背后的人性进行更多的思考,却很能考验电影人的艺术功底,也是判断影片是成为平庸还是经典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所幸《紫日》做到了,影片的故事背景围绕二战后期而展开,将处于战争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交织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对于日本人的拯救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一种心灵的,这样的营救处理也对那场战争以及背后给日本民族带来的受害进行了更多的反思。

解放战争:不放过每一个个体的《集结号》

《集结号》既是冯小刚不可多得的战争影片,也是喜欢战争影片的观众必推荐的影片。

虽然借了另一部经典《拯救大兵瑞恩》故事的“壳”,但不妨碍《集结号》成为经典,因为《集结号》讲述了中国的战争故事,它也很好地完成了中国英雄人物的塑造。

《集结号》的可贵在于它并没有一味地描写战争,也没有塑造英雄人物在战争面前的“伟光正”,影片在残酷的战争之外对于战争中的人物的内心进行了更多的深挖,这也让影片中的人物有了深度,也感染了银幕外每一个观众; 而在主题上,那种众人寻找个体,那种集体“不放过每一个个体”也让很多观众感动落泪。

举国同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国大典》

新中国建立,人民迎来当家做主,这样的历史大事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动向,也改变了中国过去受列强屈辱的局面。 而历史伟人毛主席的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更是讲出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声。

时隔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开国大典》作为献礼片上映。 影片很好地还原了新中国成立的那段历史,将共产党在建国前期历经的困难以及和国民党的斗争一一展现。

新中国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开国大典》这部影片也成了国人了解那段历史的绕不开的影片。

朝鲜战争:不畏强权的《上甘岭》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下,朝鲜战争爆发,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为阻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进而威胁中国,我国加入了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反映朝鲜战争的《上甘岭》上映于1956年,虽然当时条件艰苦技术有限,然而影片还是成功地将那一时期最为惨烈的战役搬上银幕,影片中我国军人在艰苦环境面前英勇不屈,牺牲的一面感染了每一个国人。

时至如今,影片的主人公高保成依旧散发着不朽的英雄魅力; 而跟随影片成为经典的影片插曲《我的祖国》也成了那个时期流传最广的歌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也激发着每个时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建设时期:奋发自强的《横空出世》

上世纪60年代,面对美国叫嚣的用原子弹让中国从地球上消失的威胁言论,中国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而研发原子弹也成为国家存亡的当务之急。

上映于1999年的《横空出世》也正是在这一真实历史背景下开展的。 影片中那个时期新中国研发过程中的不易也激励着国人的奋发自强。 此外,在人物塑造上,李雪健和李幼斌二人成功的刻画也成为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也还原了这一历史,而影片中的科学家隐姓埋名和二十年前的李幼斌在《横空出世》中塑造的科学家隐姓埋名有很多相似,都展现了民族大义面前,个人为国家做出的无畏牺牲。

新世纪:充满民族自豪的《红海行动》

随着大国的崛起,中国人以及军人在国际舞台上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国人也有了新的态度。

而由此带来的是近几年中国主旋律电影新的动向,在一个精彩的商业故事里融入中国人的风姿赢得了更多主流观众的认同,这也成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趋势。

取材于真实故事的《红海行动》讲述了在国人在国外遇到生命危险时,中国军人展开的一次营救,在一场场激烈的战场下,影片展现了当下中国军人的勇敢而团队作战的精神既感染了每一个观众,也更符合时代的特征。

当然,在中国电影上,以上推荐的十部影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此之外仍有太多的经典影片。 而之所以推荐这些影片也是因为观众可以通过更能跟随影片感受到那股浓浓的爱国之情: 在近代史国家在外族侵略下,国人的自醒和奋发自强,毅然扛起了救国的重任; 新中国建国后在一穷二白下,人民为建设祖国做出了牺牲; 新世纪,在大国崛起下,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影为史,国人在这些电影身上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历史变化,以及银幕上中国英雄的努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国人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岗位,回报整个社会和国家,实现国家和民族自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