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方圆读9001纪(000):序
李明(上海大学)
从2018年7月1日起,作者开始了读ISO 9000纪,并先后写了34篇文章(参见公众号“点滴方圆”相关文章),几乎是逐条对ISO 9000:2015标准进行了认真研读。回想过程有以下几点感悟:
新版9000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即“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持续成功的组织”,而其为组织提供的则是组织“获得应对与最近数十年截然不同的环境所提出的挑点的能力”的方法和工具。这种底气源自国际前沿对未来的深度研判和对质量本质的数十年成功实践成果。
新版ISO 9000结合社会形态和技术进步,在原ISO 9000的基础上,给出了更为先进和完善的理念,并在强化了体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更为完整的技术和管理体系,这使得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更具实际可操作性
对ISO 9000标准的深度研读,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理念,思路方面与国际前沿在质量实践,特别是质量认知方面的极大差距。根据国家官方数据,截止2017年9月,国内ISO 9001质量认证证书共计发放了45万张多,而同期的美国,已发放的证书总计没有超过5万张。如果对照两国的质量状态,折射出来的不仅是我们在质量管理系统实施中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难道不是我们对质量本质认知出现了偏差吗?甚至可以说整个中国业界对产品和服务的本质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
标准是组织良好实践的结晶,更是指导更多组织进行良好实践的利器。ISO 9000,更准确地说是以ISO 9000系列标准为根的整个ISO标准体系,甚至还包括BIMP、IEC、IFCC、ILAC、IUPAC、IUPAP和OIML等制订的相关标准,共同构建成了一个基于先进理念、思路、方法和工具的标准体系,从更高层面可以这样说,质量有道,这些标准就是质量之道的体现。所以,我们应该从学习开始,学习和研读ISO 9000应该只是一个开始。
与《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同时颁布的还有《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给出了组织如何向外界证实其能力,特别具有一个确保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和技术体系的方法。对ISO 9001的深度研读。去探究质量之道,去探究我们在理念、思路、方法和工具应用方面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差距到底在哪,以及如何迎头赶上。
点滴方圆读ISO 9001纪,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