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都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都要小心翼翼,因为随时有丢掉生命的危险。即使当下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可能马上就会丢掉性命,因为皇帝才是最反复无常之人。在明朝有一个叫做解缙的人,他自幼就表现出不凡的一面。解缙写的文章文采过人,他的书法也是十分出众。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朱棣登基后,册封解缙为翰林学士,后来朱棣成立文渊阁,还亲自召见了包括解缙在内的七名大学士。朱棣十分看重这七位手下大臣,更是给了他们尚书级别的待遇。朱棣不仅亲自召见他们,还让皇后在后宫设宴接待他们的家眷,可见朱棣对内阁学士的重视,自此开始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解缙作为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员,得到皇上的如此礼遇,自然是十分感激,而朱棣对他说,你们在我身边为我进言,在我看来,你们比那些六部尚书都要重要。得到皇上如此的看重,解缙更加努力的为皇上分忧。一次朱棣召见解缙的言官,听取他们对朝廷的看法和她他们的计策,言官们都是大胆进言,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你了皇上,可谓是毫无顾忌。对此朱棣十分开心,朱棣说只有大臣们敢于直言,而作为统治者又听得进去,天下哪有治理不好的呢?
因为言官受到皇上的重视,所以解缙说话更加无所顾忌。一天他在进宫面圣时,在宫门口看到有太监拿着鞭子殴打他人,解缙直接上前制止。太监眼看大学士出面,只好作罢。解缙因为这样的性格得罪了好多朝中大臣。但是因为皇上的重视,解缙变得恃才傲物,对别人说话也毫无顾忌。
其实解缙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也明白自己这样的言行十分得罪人,但是解缙本身就不懂得官场的处世之道,再加上在皇上面前有话直说已经习惯了,所以才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又一次朱棣将一些朝廷大臣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叫来解缙让他评价一下这些大臣。我们都知道这件事就是个得罪人的事情,说谁不好都不对。但是到了解缙这里,解缙直接按照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来回答皇上,可见解缙又得罪了很多人。
朱棣打算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准备将这个差事交给解缙来完成。解缙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书的编撰。但是朱棣看后并不满意,认为书中的内容太过浅显,要求重修此书,并且又派了几位大臣辅助解缙,还从国子监调派了两千多名学子参与创作。解缙这才懂得朱棣的真实用意,朱棣看重的根本不是这本书,而是为了统一天下人的意识。
终于掌握了朱棣的用意后,解缙更是将全部身心都用在编撰这本书上。三年后,取名为《永乐大典》的书籍终于完成。可惜这时的解缙已经风光不再。原来解缙因为犯事被贬谪到广州。解缙出事后,他曾经得罪的那些大臣趁机打压解缙,导致解缙一再被调任,最后被贬到交趾成为了一个地方小官。
永乐十三年,朱棣一次无意间在一份奏折中看到解缙的名字,就说一句解缙还在?手下马上会意,后来直接将解缙灌醉后,拖到了外面掩埋,就这样解缙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仅四十七岁。解缙因为自己的性格,得罪了太多人,导致在自己落难时,不仅没有人相助,而且全都落井下石,才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