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节夜空上演“时空折叠”,“低空+文旅”开启泉城新视界

5000架无人机在夜空中同时绽放光芒,创下省内规模之最;“泉精灵”“泉水大碗茶”等民俗符号与城市地标交相辉映,吸引无数市民游客驻足仰望……7月25日,“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泉染星穹’无人飞机秀”在大明湖上空上演,成为点燃城市节日热情的璀璨亮点。

从泉城夜空的梦幻光影,到载人飞艇勾勒的别样景致,再到环雪野湖飞行俯瞰湖光山色……济南正借低空经济之力,以全新视角解锁“山泉湖河城”的独特魅力。

新玩法

“低空+”赋能泉城游独特看点

“矩阵起飞、星空降落,波光粼粼,美轮美奂,真是太震撼了!”现场市民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5000架无人机如同星河变换,通过灯光明暗渐变模拟荷叶露珠滚动,花瓣舒展时的层叠光影由叠帧算法精准控制,每片花瓣边缘的光晕过渡误差不超过0.5秒。灯光秀切换的8组画面里,依次展现了泉水渊源、泉涌天下、未来之城和活力济南四大篇章,一座泉水、诗词、城市、科技魅力之城闪耀明湖上空。

“编队展开面积可达400米×500米,创下了山东省内无人机表演规模的历史记录。”记者采访了解到,无人机灯光秀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联袂打造,除可现场观赏外,无人机直播信号直达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各新媒体平台,视觉和科技体验拉满。

精技术

创新科技搭建广阔推介舞台

“这次表演的成功,依托于300多项专利技术的强大支撑,我们通过运用高精度定位算法,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确保5000架无人机在夜空中的位置精准无误。”济南低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使用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能实时根据环境与飞行状态智能调整每架无人机的飞行路径,避免碰撞风险。

据了解,表演采用全新研发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让无人机续航时长达到25分钟,远超行业15分钟的平均水平。

光影的无缝衔接,构建出“时空折叠”式视觉叙事,不仅生动展现了济南深厚的泉文化底蕴,更用科技为城市文旅带来全新的吸引力。而这并非济南首次以低空视角惊艳亮相。今年五一假期,大明湖上空就上演过无人机首秀,在点亮的“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意的同时推出“云端瞰城”低空旅游项目,让济南文旅知名度节节攀升。

一边是夜空灯光的绚烂,一边是晴空俯瞰的壮阔:AS700载人飞艇的山东首飞,让泉城风光有了“空中画廊”。700公里的航程、10小时的续航以及短距垂直起降能力,搭配轻质复合材料艇身、双余度航电系统和应急抛投装置,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将自然与人文景观串联成流动的画卷。相比传统航空器,其60%的能耗降幅与仅为直升机1/3的运营成本,为低空旅游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济南游正打破平面游览边界,为游客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泉城印象。

强支撑

政策护航低空文旅“飞更远”

低空文旅能“飞得更高、行得更远”,离不开政策的强劲护航。

2024、2025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产业被连续提及,《济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也明确实施产业规模培育、特色场景拓展等五项重点任务,推动济南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强化“低空+旅游文体”,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全市丰富特色低空应用场景的重要一笔。

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振,低空+文旅组合拳带来的流量立竿见影:无人机秀活动当晚,“泉水节无人机秀闪耀济南”词条冲上抖音本地榜首,观看量达531万,这一“科技+文旅”的盛宴,成为提振消费的“空中流量引擎”。

根据规划,到2027年,济南将引育产业链相关企业2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建成300处各类起降设施;开通100条以上低空航线,商业飞行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产业蓝图到产业生态,低空经济不仅是“飞起来的GDP”,更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济南正以丰富的场景应用为牵引,独具泉城特色的低空文旅产业体系初现峥嵘。不久的将来,济南的天空将承载更多期待,让八方游客从云端饱览这座千年古城的卓然风姿,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空中新动能”。

(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周历 通讯员:姚琳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