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性难题 数智化“金川名片”这样打造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川集团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

一直以来,金川集团立足资源优势,紧贴经济主战场,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技术需求,紧扣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攻克了一批又一批制约我国镍钴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为主旨的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我国镍钴及铂族金属生产工艺技术空白,有力推动了金川事业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进步。

“创新发展是金川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命题。”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多次强调,要结合新的形势继承好科技创新这个“传家宝”。

孔雀石背后的“科技范儿” 产业集群向“新”而行

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金川集团缔造了中国镍钴工业的光辉历程。这一切要从一块满满“科技范儿”的孔雀石说起。

智能AGV搬运、吊车设备无人驾驶技术、机械臂……是让孔雀石蝶变成一片厚约0.05mm、薄如蝉翼“手撕镍”的一项又一项“黑科技”,颠覆着人们对传统工业的认知。

让我们走进金川集团各个车间、厂房,看它如何以技术创新引领制造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生产更多高附加值产品。

从1964年产出第一批电解镍至今,金川集团镍的冶炼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如今朝着“高精尖”方向迈进。在金川镍钴镍冶炼厂产品配送中心5G+智慧工厂,一摞摞电镍在智能化加工线上运转,无人吊车定点运行,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跃动,操作人员实时监测生产线各项数据,巡检系统实时检测分析现场生产运行情况,这些操作替代了原来的人工分片、剪耳、堆摞、配重、转运……

金川镍钴镍冶炼厂围绕冶炼行业智能工业技术领域,结合产能需求和痛点难点问题,利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AGV搬运、吊车设备无人驾驶、智能化综合管控等先进技术,实施“5G+人工智能融合”镍产品智能化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实现机组加工入库—仓储—出库发运智能化。

金川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各生产单元的生产能力、管控水平,打造“智能车间”样板间,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不断提升“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走进金川集团镍合金公司,曾长期作为产成品的电解镍被当成原材料进入真空炉再度熔炼,经过热轧等工序,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镍带被源源不断地“吐”了出来……

从0.5毫米、0.2毫米、到0.07毫米,最后达到0.05毫米,一张张镍带轻轻用力就可撕开,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镍带”,这也是金川集团以创新为驱动,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注脚。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川集团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其中,凭借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一体高频锻打线,金川集团镍都实业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贯通锻打法和轧制法双工艺异型铜带生产线的企业。

“铜板带需要经过不断轧制和退火,反复作业,其间需要经历几十道工序,才能达到0.08毫米的厚度。”金川镍都实业公司高精铜带事业部副经理王军年说。

上下游联动,镍都实业公司不断拓宽铜合金深加工产品领域,着力打造以电子材料为主、电工材料为补充的铜深加工产业集群。

孔雀石的蝶变见证了金川集团在深入加快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全面提速新兴产业建设、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作用等方面发力,系统推进各领域各层级数字化改革,以各主流程工艺为基础,重点在车间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大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建设“金川大脑”,深入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擦亮“数字金川”品牌名片 拥抱“数”“智”迈向高端

数字化和智能化让金川集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屹立潮头。

金川集团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特别是矿产冶金、装备制造、深加工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金川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迈向高端。

走进金川镍钴镍冶炼厂顶吹炉集控中心,长达13米的数字化大屏幕几乎布满整整一面墙,屏幕上显示着顶吹炉、电炉、转炉的主要生产参数。

“以前完全是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顶吹炉的运转情况。现在,各项指标在系统里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及时作出调整,顶吹炉运行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极大提高。”负责顶吹炉控制系统提升改造项目的首席工程师刘银虎说。

刘银虎提到的系统,正是金川近年来斥巨资打造的智慧车间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基础——工业数据采集。在金川,这样的智慧平台还有不少。目前,金川集团采、选、冶、化在用自动化检测控制设备超7万台套,控制系统2500余套,视觉采集终端1万余套,已完成智能装备建设超60套、省级数字化车间建设4个。

在金川镍钴选矿厂一选车间磨浮生产区,现场多了许多“黑科技”:磨矿平台忙碌着检测设备的“智磨1号”,浮选机上悬空来回走动的“灵选1号”“灵选2号”,控制中心收发指令的“小金”……

“无人值守?这不可能。”碎矿运行班丙组组长王静在这里工作了12年,对这个岗位的熟悉,让他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流程复杂、配合密切、机关众多的选矿环节实现自动化,职工只需要看着监控镜头,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可以操纵设备绝非易事,似乎并不可能。

“‘5G+’智能样板间建成后彻底改变了以人工为主的岗位值守、岗位操作等传统作业方式,避免了人员与粉尘、噪声接触。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2倍,设备故障率下降了13%,生产成本降低了2.2%,无限激发了选矿‘数字化工厂’的新动能。”金川镍钴选矿厂一选矿车间主任高泽东说。

面向未来,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赋能传统工业,是金川激活“老家底”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做别人都做不了的高端产品。”金川集团攻克“4N5无氧铜板带材”制备技术,相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实现量产,解决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用材依赖进口的难题,在电子、半导体、精密仪器等领域提高了国家铜合金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和同事一起开发出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中的4N5无氧铜锻件,从此不再依赖于进口。”金川集团精密铜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风说道。精密铜材公司冲关破难的历程,也正是金川集团持续实施“三化”改造,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擦亮“数字金川”品牌名片,拥抱“数”“智”迈向高端之路的缩影。

金川集团全系列白铜管产品,满足内地市场,远销意大利、法国、中东国家。金川高纯镍、高纯铜、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新产品逐步投放市场;高端异型铜带等技术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厚度0.05毫米的“手撕镍带”实现规模化量产,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川集团将瞄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打造新时代新金川,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与核心动力,全力落实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部署,主动发挥甘肃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成为甘肃省工业与科技高水平发展的“主力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全力当好甘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金川集团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孙芮 吕林芳

(金川集团客户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