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染指与说项

染指

【典源】《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yuán,大鳖)于郑灵公。公子宋(亦称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释义】公子宋见郑灵公时,因郑灵公听说他在被召见时食指摇动,自信能尝到美味,便有意不让他吃准备好的鼋鱼。公子宋一怒之下,将手指伸进鼎内,尝了一下鼋鱼的味道就走了。后遂用“染指、染鼋,尝鼋、动其食指”等称沾取非所应得的利益;用“食指忽摇”称受请赴宴一类好的征兆。

【染指】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染鼋】黄滔《谢试官》:“非敢染鼋,所希留马,干渎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

【尝鼋】赵翼《六十自述》诗之二:“才子身名徒吓鼠,好官滋味略尝鼋。”

【动其食指】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其始壮夫动其食指,其后老稚亦分杯羹。”

【食指忽摇】陆游《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三:“食指忽摇方窃喜,小儿来请赛鄱官。”

说项

【典源】唐李绰《尚书故实》:“杨祭酒敬之爱才,公心赏之江表之士项斯,赠之诗曰:‘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斯因此名振,遂登高科。”

【释义】杨敬之到处夸扬项斯的优点,后遂用“说项、说项斯”等表示替人讲好话、讲情的意思。

【说项】《孽海花》第九回:“行辕中又送来了几封京里书扎,雯青—一捡视,也有亲友寻常通贺的;也有大人先生为人说项的。”汪懋麟《送余中丞》诗之二:“未成狂客依刘志,虚负明公说项年。”柳亚子《感事》:“开天僻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说项斯】陈师道《寄泰州曾侍郎》诗:“今朝有客传河尹,是处逢人说项斯。”李清照《分得知字韵》诗;“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