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在《侠客行》中写道: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这诗中的“信陵”,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封地。朱亥和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信陵君的门客都是他诚心交来的朋友,都可以为信陵君赴汤蹈火。
他们“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信陵君一句话,他们就敢慷慨赴死,眉头都不皱一下,真是“意气素霓生”。
信陵君最终能率五国之兵打败蒙骜,吓得秦军不敢至函谷关,威震天下。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位公子宽厚爱人,尊贤重士,门下食客三千,权势盛极一时。
然而在太史公眼里,却独独偏爱这信陵君,并夸赞他:“名冠诸侯,不虚耳。”后人更是将其列为“战国四公子之首”。
那么,信陵君究竟有何魅力,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无它,只因其有着独特的交友之道。信陵君把他的门客,都当朋友看。
交友的深度
在于不以身份压人,哪怕既富且贵
信陵君本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僖王的弟弟,本名魏无忌。
这是宗室的公子,身份非常高,又有钱又有权,既富且贵。
但他为人宽厚,尊贤爱士,无论对方有没有才能,是否出身贫贱,都一视同仁,主动结交。
魏国有个著名的隐士叫侯嬴,此人虽才华横溢,但却极为低调,数十年如一日地看守着大梁城的城门。
信陵君听说这侯嬴是个隐藏在民间的大佬,便带着丰厚的礼物去拜访他。
堂堂贵公子,竟然亲自去拜访一个“看门人”?这在当时算是一个爆炸性新闻。
就连信陵君自己也信心满满:这次给足了侯嬴面子,他一定非常愿意投到我的门下来。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即便信陵君带着厚礼,却还是遭到了拒绝。
在侯嬴看来,这些贵公子们都一个样儿,不过是装装样子,实际上只是为了名声。骄傲的侯嬴根本看不起这种人,更何况跟他打交道呢。
但信陵君丝毫不在意,也不生气。他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大办宴席,广邀宾客。一时之间,群英荟萃,热闹非凡。
然而,就当大家坐定、准备开席时,却发现主人信陵君不见了。
信陵君亲自驾着马车,空着最尊贵的位子,去迎接看门人侯嬴了。
侯嬴这次倒是没有拒绝,而是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上了马车,让信陵君给他当司机。
而且,颐指气使地对信陵君说:“我还有个朋友在市场卖肉,你带我去找他吧。”
信陵君恭恭敬敬的把马车开进市场,眼睁睁地看着侯嬴下车,去找朋友朱亥聊天去了。
这两个人聊得忘乎所以,似乎完全忘记一个名门公子还在旁边等他们,也忘记了贵公子待在菜市场是有多违和。
信陵君在闹市等待侯嬴的举动,引起了百姓的轰动。信陵君的属下也都很不满意,低声骂侯赢。
侯嬴本以为信陵君会不耐烦地离开,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信陵君并没有丝毫不悦,反而耐心恭谨地等在一旁。
当时,所有的达官贵人,都不敢动筷子,一直在等着信陵君开席。
信陵君却将侯嬴请到了最尊贵的位子上,还当着满堂宾客的面夸赞侯嬴。在座的人都被信陵君这个举动惊到了。心里都在说:“一个看门的老头,有什么了不起的,值得这样对待!”
信陵君却神色如一,为侯嬴敬酒祝寿。
侯赢最终为信陵君出谋划策,慷慨赴死。他之所以愿意把命交给信陵君,并不是因为信陵君的富贵身份,也不是贪图他有钱有权,他敬重的只是信陵君对他的诚心。
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能打动真心的,只有真心。”
很多人不理解信陵君,为什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和骄傲去寻求有才之士的帮助。但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名士并不会为金钱或名利打动,能打动他们的,只有真心。
最重要的是,当侯嬴带信陵君去菜市场看朱亥时,侯嬴一直在观察信陵君的神色,而信陵君“色终不变”,从头到尾态度都是一样的。
侯嬴看重的始终是信陵君交友交士的态度。他并不会因为自己身份高贵而藐视贫困,也并不会因为出身问题而忽略别人的才华。
他始终用谦逊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这并不是作秀,而是他的交友哲学和人生态度。
交友的长度,在于仁义相帮
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并持续发动东进战争,其他诸侯国凭借自己的能力压根不能和秦国对抗。
面对秦国的威胁,诸侯国们纷纷找援助,只为守望相助、保全国家。
公元前247年,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国军队,接下来更是长驱直入,进兵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见势不妙,立刻向魏国发出求救信号。
赵魏两国本就唇齿相依,加上信陵君的姐姐恰巧是赵国公子平原君的夫人,于是魏王决定派十万军队支援赵国。
但大军出发后没多久,秦国的使者就来了!
秦国使者趾高气扬地对魏王传达了秦王的命令:赵国灭亡是迟早的事,你若赶去救赵国,下一个灭亡的就是你魏国了,你看着办吧!
秦国狠话一出,魏王顿时就怂了。他立刻下令停止救援赵国,让援军不要再往前走了,就留在当地安营扎寨吧。
魏王的举棋不定,让赵国上下陷入一片恐慌,赵王没有其他办法,只好派出头号重臣平原君前来魏国求救。
平原君到魏国后,发现魏王根本无意救援赵国,于是便怒气冲冲地来到了信陵君家。
刚一进门,就把信陵君骂了个狗血喷头:“当初我们两国结亲,是因为我觉得你是个有仁有义的人。现在赵国有难,你却迟迟不伸援手,算我错看你了。”
信陵君虽然平白无故被骂了一顿,但他涵养极高,并没有生气。反而主动进宫劝说魏王,可不管怎么劝说,胆小的魏王就是不愿意出兵援救。
哥哥不愿意出兵,自己手上也没有兵权,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办法了:豁出去了,自己去找秦军拼命!
不管怎么样,不能因为别人的苟且,而忽略自己心中的道义。
就这样,信陵君变卖家产,召集了门下所有食客,好不容易凑齐了一百辆战车,准备带领门下的食客组成“敢死队”,去和秦军拼命。
虽然这一百辆战车的援助如同杯水车薪,对大局起不了任何决定作用,但信陵君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壮举却感动了所有人。
唐代诗人王建曾说:“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保有一颗仁义良善之心,面对强者,不惧权威,面对弱者,全力相帮。司马迁最赞扬信陵君能“急人之难”。
想想司马迁遭宫刑之前,他跟李陵不算朋友,但只是佩服李陵爱国的气节,就敢为李陵说话。
而司马迁遭祸之后,却是“交游莫救”,满朝公卿文武,无一人愿意为司马迁说一句话。可见信陵君这种愿意拿自己性命去“急人之难”的行为,有多么的可贵!
而这也是信陵君在交朋友过程中的态度。所以,他在赵国,平原君也愿意为他牵马。天下的士,争相归附,都愿意与他交朋友。
交友的高度,在于坦诚相知
当信陵君带着“敢死队”即将出发援救赵国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亦师亦友的侯嬴,于是他打算去找侯嬴做最后的诀别,顺便向他求取一些建议。
但当信陵君对侯嬴说了来龙去脉后,侯嬴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那你自己保重吧,我就不跟你去了。”
本以为自己将要远离,侯嬴能给些实质性的建议,再不济也说些勉励的话啊,但看着眼前如此冷淡的侯嬴,信陵君只好怏怏不乐地出发了。
走到半路,信陵君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问:我平时对侯嬴这么好,但我准备去战场,他却对我这么冷淡,我是做错什么得罪他了吗?
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他决定找侯嬴问清缘由。
而侯嬴好像知道他会回来一样,一直在城门等着他。当再一次见到风尘仆仆的信陵君时,侯嬴笑了。
他知道以信陵君的性子,肯定会回来,更何况他不忍心看着信陵君白白去送死,于是便献上一妙计——窃符救赵!
要想解救赵国,单单靠信陵君的私人武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魏国的主力大军才行,而能调动魏国大军的兵符一般是放在魏王卧室里的。
卧室平日里没人能进去,除了魏王最宠爱的妃子如姬。所以,只要能让如姬把兵符偷出来,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信陵君听后,感慨道:“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但我跟如姬又没什么关系,她怎么肯愿意为我办这件掉脑袋的大事呢?”
侯嬴笑道:“公子怎会和她没关系呢,你可是他的恩人啊?”
原来在几年前,如姬的父亲被仇人害死,如姬想找凶手为父报仇,可迟迟没有找到,后来还是信陵君发动门客、帮她找到凶手的。这么大的恩情,如姬又怎能忘记呢?
所以当信陵君传话给如姬请她帮忙偷兵符时,如姬爽快地答应了。
没过多久,如姬果真把兵符偷了出来,信陵君拿着兵符调动魏国大军,火速驰援赵国,成功击退了秦军。
侯嬴献策,如姬窃符,信陵君此次成功援救赵国,离不开众人的冒死相助。能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赴死,只是因为他平时对别人仁义相助、全力相帮。
在这个过程中,信陵君和他的朋友都出现了一些误解,但他们都可以立即坦诚交流。心中的疑问和诉求,也可以说清楚,为了同一个目标,很快解决了问题。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李白说:“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我们日常生活中,和朋友相处时,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既不会像信陵君对侯赢那样直接说出心中疑问,也不会像信陵君那样对如姬直接说出诉求。
而是躲躲闪闪,暗自揣测朋友的心理,让好好的友情,不能相知,反而相隔。
这就让交友的高度大打折扣,那“朋友”也就马马虎虎,是个表面朋友了。
唐代诗人贺兰进明曾说:“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人这一生,总会认识许多的朋友,也会有朋友和我们渐行渐远。
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信陵君一样,真诚对待每一个人,不以富贵而轻视别人,也不以贫贱论英雄,不以出身论长短。
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很多,但朋友的帮助一定是其中一个。信陵君能让赵王降阶、平原君牵马,五国将领兵士齐听号令,共对秦国,威震天下,与他的那些朋友一般的士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四公子中,唯有信陵君能让天下士心甘情愿赴死不怨,最重要的是他交士交朋友的态度,交友的深度、长度、高度,他都做到了极致。
在赵国,他为了能与薛公、毛公两个低等打工人而弃车马,步行追随,只为了相互谈心,交个朋友,而毫无所求。
以此对人,则“士无贤不肖皆争归附”,也就不难理解了。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愿你我面对人生种种,都可以不忘初心,待人真诚谦逊,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