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固守多年的风俗习惯,竟然被这部法改变

这是上海以法治促改革的一个鲜活案例。

一部地方性法规改变了人们固守多年的风俗习惯,“一步到位”地实现烟花爆竹 “零燃放”,这是上海以法治促改革的一个鲜活案例。

2014年,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厉明联名138位代表倡议:春节期间市民少放、不放烟花爆竹。他没想到,由他领衔的这份议案成了立法的缘起,“提交议案后,我就和当时的环保局局长建立了私人热线,一直关注着整个进程”。

翌年的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金永红等58位代表再提议案,建议用更严立法管控烟花爆竹燃放。

就从这年起,修改《上海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列入人大立法预备项目。“社会领域立法必须凝聚最大社会共识,因为这关系到千百万市民的切身利益和行为转变。”说起这部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特别强调了“民意”。

为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市人大常委会不厌其烦地开展调研、走访、座谈,足迹遍布上海的街巷里弄,还跑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取经。他们的交谈者覆盖各行各业——各级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街镇、居村、一线执法单位、企业、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律师……

这部法的审议有交融,亦有交锋:对“婚嫁”“乔迁”等特殊情况要“开口子”吗?是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几番博弈、权衡,形成了最严禁燃令的共识。

2015年12月30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修改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2016年1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

为打响执法第一战,上海启动了有史以来最严的烟花爆竹安全管控模式。一时间,电子显示屏、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横幅、海报等全方位、全时段开展宣传,居委会干部走家串户发放告知书,“禁燃令”在基层家喻户晓。

据市公安消防总队负责人回忆,当时成立41个联合工作组,以最严标准深入开展滚动摸排、堵源截流、侦查经营。条例施行后1分31秒,就开出第一张行政处罚单。

那年的小年夜至大年初六,公安部门每日投入2万名警力。全市30万平安志愿者与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混合编组,实施现场巡查检查。“当初联名倡议的人大代表后来都成了志愿者。”厉明说。

那一年,上海外环内的市民度过了头一个没有爆竹声的春节,空气里不再弥漫火药味,烟花爆竹垃圾减少了八成以上,且全部位于外环线以外。这一环保成果延续至今,上海已经连续四年实现了元旦春节期间禁放区域“零燃放”的管控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