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痛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多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胁痛之病,主要在于肝胆。此病相当于西医的胆囊炎。
[诊断依据]
1.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其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证候分类]
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胆湿热: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4.肝络失养: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止痛。
[处方]
主穴:肝俞、胆俞、支沟、胆囊穴。
配穴:阳陵泉、期门、足三里。
加减:肝郁气滞加膻中、太冲、支沟;肝胆湿热加曲池、阳陵泉、太冲;瘀血阻络加膈俞、三阴交;肝络失养加肾俞。每次选5~10个穴位,半月做埋线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特别提示]
1.避免情绪激动和恼怒。
2.避免过度劳累。
3.忌辛辣食物。
[临床资料]
1.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治愈(右上腹胀痛或不适感消失,B超提示胆囊未见异常)12例,好转(右上腹胀痛或不适感好转,但B超影像学变化不大)3例。15例患者全部有效。〔徐海云.胆囊穴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中国针灸,2007,27(8):628〕
2.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经1~2个疗程治疗,90例全部有效,其中临床治愈67例(占74.44%),显效11例(占12.22%),有效12例(占13.33%)。有效率100%。〔孟昭奇.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9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1,10(2):23〕
3.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埋线组有效率98.5%,服药组有效率82.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差别具有显著性。〔宋宏杰,宋洪涛,宋永贵.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9):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