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明星独角兽,正式登陆港股。
4月14日,曹德旺妹妹曹芳创立的正力新能在港上市。截至发稿,这家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市值超过200亿港元。
在哥哥这位玻璃大王支持下,她带领正力新能通过卖锂离子电池,一年收入超过51亿元,同时还成功让公司扭亏为盈。
2022年7月,这家公司开始对外融资,并在两年时间完成两轮融资后,便踏上了IPO之路。
从海松资本、江宁人才集团、中金资本、五矿创投、国投创合、建发投资、中信聚信、建信信托、厦门国兴投资、新中源创投、苏州国发创投、东南投控等手中累计拿到34亿元后,他们的估值达到182亿元。
作为江苏常熟的第一家独角兽公司,正力新能还获得江苏国企混改基金、苏州高端装备基金和东南投控支持。这些基石投资者,已同意认购总额7990万美元的股份。
随着正力新能成功IPO,由女性创立的上市公司又多了一家。
曹德旺妹妹带队,做出一家明星独角兽
正力新能的故事,得从2016年说起。
那个时候,曹德旺的妹妹曹芳由于年龄原因,已经从福耀玻璃离职两年。与此同时,与她同样在2011年成为福耀玻璃副总经理的陈继程,也选择了离开。经过多年共事,两人已经建立深厚的信任,同时有了一起做事的想法。
2016年8月,曹芳与陈继程创办正力投资,开始从事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四个月后,在正力投资等努力下,一家做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的公司在江苏常熟成立,并在日后成为正力新能旗下全资子公司。
这也意味着,他们从那个时候开始,便将锂离子电池作为发力方向,在常熟踏上创业之路。
早在多年前,常熟便以氢能、锂电、光伏为主导方向,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当地更是表态:将全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聚集重点企业超150家,产值规模达到1100亿元。
对于正力新能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2024年6月,当地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到,支持正力新能等锂电企业拓宽市场应用场景,稳定壮大产业规模。最终,他们将正力新能基地、银河基地、平谦基地等落地常熟,电芯产品的总设计年产能也达到25.5GWh。
在这个过程中,曹德旺出手帮了妹妹。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他通过福建省耀华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入股正力新能,为妹妹创立的公司保驾护航。
从2022年7月开始,这家公司还获得海松资本、江宁人才集团、中金资本、五矿创投、国投创合、建发投资、中信聚信、建信信托、厦门国兴投资、新中源创投、苏州国发创投、常熟市财政局(常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全资拥有的东南投控等支持,两年共完成两轮融资,累计获得34亿元,
最终,这家公司的估值飙升到182亿元,不仅成长为江苏常熟首家独角兽,同时也成为中国知名的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商。
卖锂离子电池,一年入账超51亿元
目前,正力新能拥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航空电池等产品,并通过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拓展应用场景。
其中,车用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能兼顾轿车、SUV、MPV等多用途汽车的需求;储能和船舶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而航空电池产品主要为高镍半固态锂电池。
能够打造出多元化的产品,关键在于他们采用标准化电芯、打造平台化电池包系统,并通过差异化电化学体系实现性能差异化。
按照正力新能的说法,他们可以完成不同产品生产的快速切换,比如: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电池,从三元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
在切换时间上,对于同一产线满负荷生产相同尺寸不同电化学体系电芯产品,只需要3天;至于同一产线满负荷生产不同尺寸电芯产品,则需要50天。
这样的效率,离不开研发上的大量投入。从2021年开始,正力新能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在2024年底,他们便已经提交3613项专利申请,以及获授专利2225项,其中412项为发明专利。
不过动力电池还是这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客户的支持下,正力新能的收入也是不断增加。
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至2024年的报告期,他们的收入分别达到约14.99亿元、32.9亿元、41.62亿元、51.3亿元。其中,动力电池贡献的收入占比均超过80%。
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话来说,按照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计算,正力新能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三元动力电池市场及动力电池总体市场排在第九。
虽然在研发、客户变动等因素影响下,这家公司2021年至2023年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分别约为4.02亿元、17.2亿元、5.9亿元。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他们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5%增加到2024年的14.6%,并于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0.91亿元。
她们,带着一批IPO来了
与曹芳一起,由女性掌舵的公司正批量上市。
在骆薇薇带领下,英诺赛科从苏州出发,一路成长为第三代半导体硅基氮化镓领域全球龙头,并成功于2024年12月在港上市,目前市值超过350亿港元。
虽然她是跨行创业,并选择了公司创始人多为男性的半导体行业,但还是获得了招银国际资本、朗玛峰创投、华业天成、SK中国、ARM、钛信资本、毅达资本、东方国资等数十家投资机构,以及宁德时代曾毓群的认可与支持。
经过上十年发展,杨胤带队的轻松健康集团也于近日踏上在港上市之路。当这家公司在发展早期陷入困境时,她选择挺身而出,身份也由天使投资人变成CEO。最终,轻松健康集团成功渡过难关。
有她坐镇,这家公司获得IDG资本、腾讯、德同资本、同道资本、道生资本、阳光保险等支持,并且拥有约1.68亿注册用户,同时处于持续盈利状态。
支涛创立的云迹科技表现同样亮眼。不久前,这家公司顶着“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的名头向港交所冲去,并且已经让机器人在万豪、洲际、凯悦、锦江、亚朵等3万多家酒店里送东西。
抱着“机器人服务人类”的信念,这位深耕传感器与自动化领域的女工程师,成功让公司获得阿里巴巴、联想、腾讯、携程、安徽人工智能公司、中信证券、光控众盈、海银资本、沸点资本、金茂资本、启明创投等青睐。
不得不提的还有蓝思科技。作为创始人,周群飞带领公司在行业内首创将玻璃应用到全球第一款全屏触控智能手机上,奠定了智能终端功能面板的主流技术路线,同时将苹果公司变成自己的第一大客户。
如今,这家智能终端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年的收入近700亿元,并且在A股上市十年后又开始申请在港上市。经过数十年的打拼,周群飞也缔造了从打工妹到女首富的传奇,与丈夫郑俊龙的财富高达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上市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并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中。
据Choice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女性领导者从无到有。截至2024年3月5日,在A股5352家上市公司中,97%的企业至少有一位女性任职于董事会、监事会或高管人员行列。
也许用不了多久,由女性创立的公司,同样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