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见证,香港名校“牵手”青岛!

8月2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在府新大厦会见了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一行,西海岸新区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了共建香港城市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

原始创新从潮头涌起,以前瞻性、先导性引领着轰轰烈烈的时代创新大潮,铸就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策源地。

8月2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在府新大厦会见了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一行,西海岸新区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了共建香港城市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

坚持深化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青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效协作模式,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以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产学研融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能够推动自主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香港城市大学是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是香港特区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位居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70位,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99位。

2001年,于内地设立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2013年,设立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2022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批准筹备,坐落于松山湖科学城。

香港科创水平世界一流,城大青岛创新研究院的落户,是香港高校首次在青岛设立高级别的创新研究院。

图片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表示,香港城市大学是香港著名高等学府,人才智力富集,创新资源集聚。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多领域对接,围绕高端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

事实上,城大与青岛的缘分更早可追溯到2019年,在西海岸建设了香港城市大学(青岛)创新科技中心,旨在充分发挥城大科技资源优势,集聚高层次人才及产才融合项目引进落户,同时在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

2020年,中心孵化了青岛凯欧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由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担任法人,首个科技成果“大尺寸电致变色节能智能视窗技术项目”落地注册,彻底摆脱了国外技术的限制。

去年6月,城大青岛中心还发布了磁控微型螺旋机器人(精准医疗领域)、多溴联苯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生态环保科学领域)、新能源汽车稳定性控制的方法及系统(汽车领域)等多项技术成果,促进其在青岛转移转化。

图片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此番,城大青岛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西海岸新区,是香港城市大学与青岛校地合作再升级。未来,青岛参与前沿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宽。

针对城大青岛创新研究院落户,校长梅彦昌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青岛发展需求,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化在生物医疗、海洋环境等领域合作,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山东印发《关于推进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制定优惠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等参与,共同建设研究院。

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学科,深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校际合作,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青岛一直积极走在行进路上。

以西海岸新区为例,截至2022年,新区集聚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航青岛研究院、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等各类高校和高校机构21所。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全省共213个项目(人选)入选,青岛市占据80席,其中西海岸新区占33席。

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在激光焊接、3D打印等方面与地方深度合作,孵化的青岛艾斯达特新材料科技企业被认定为市专精特新企业;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制的“海燕”水下滑翔机刷新记录,服务经略海洋……

在青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通过聚集多种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打破创新壁垒,形成互助合作、互利共生的创新共同体,推进成果转化。

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校企研供需不匹配、产学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不足、产学研合作层级总体不高等问题。

为此,青岛在继续引入高校院所优质科创和人才资源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共享和要素保障,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围绕产业链部署、延伸创新链,共建良性循环的科技创新“生态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