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根的《流年若梦》和他的若梦流年

原标题:黄卫根的《流年若梦》和他的若梦流年 《流年若梦》湖南亲友交流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黄卫根。 红

原标题:黄卫根的《流年若梦》和他的若梦流年

《流年若梦》湖南亲友交流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黄卫根。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12月30日,长沙迎来了2018年的最后一场雪,喜悦溢满了整座星城。

黄卫根带着他的新作《流年若梦》专程从北京赶回长沙,参加湖南好友们为他新作筹办的交流研讨会。

窗外白雪纷飞,寒风似刀,但黄卫根的心里却满是暖意。无论是新书的出版问世,还是这场精心准备的交流研讨会,都是朋友们给他的支持和馈赠。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充满因果的修行,朋友们能如此厚爱于他,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值得大家如此厚爱。

在交流研讨会上,中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胡玉玺代表出版社致辞,介绍了《流年若梦》得以发现出版的机缘。他说:“黄卫根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情调、有情怀的人,他笔下记录的生活充满了自信与才华,流年是成长也是共鸣,他的‘流年’是与众不同的”。

黄卫根其人、其书

黄卫根,湖南新邵人,先后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美洲伯利兹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就职某央企总部,从事能源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近二十年,足迹踏遍东西南北,参与过小浪底枢纽、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管理。2004年赴中美洲墨西哥、中东阿曼、非洲安哥拉从事国际项目建设,现在为北京博士爱心基金会副秘书长,中企资本联盟文投院院长、知名PPP项目专家、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客座教授。

他先后参与编写《地铁施工技术管理》、2015年和2016年《中国发展数据报告》、2017年《中国品牌数据报告》,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财政》《企业改革与管理》《低碳世界》《山西建筑》《人民论坛网》和《中国经济导报》等重点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过去这些年黄卫根一直从事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写过不少理工类大作,而他的新作《流年若梦》却是一本文学类书籍。

《流年若梦》记录了黄卫根参加工作二十年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全书精选散文57篇,诗歌165首,篇篇精彩,首首经典,值得细品,耐人寻味。

中国散文学协会副会长、国礼画家王红莉老师为本书作序,“读黄卫根的散文,他的文字缜密细腻,笔意新颖,平淡见精妙,精审且遒丽。”“读黄卫根新诗,他的诗句简约而意境深远,给人以精神感悟,无不处处见性情,行行诗句里流露着对春天的爱恋,对美好生活的追忆。”

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看过此书后,写下“唯美的话语,清丽婉转的文字,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整本书都透露着一种作家与诗人的才情。”

2018年12月30日,黄卫根新作《流年若梦》湖南好友交流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湖南省政府、湖南欧美同学会、湖南留学人员联合会、高等院校、医院、湖南媒体和文学家、艺术家等30多位与会嘉宾各抒己见,畅谈了对作品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流年若梦》交流研讨会现场。

理工男的文学梦

几乎所有认识黄卫根的人在见到他的新书后,都会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他。

“这真的是那个整天在项目工程上奔波的黄卫根写的?”“难以置信,写得这么好。”“太牛了,真是让人敬佩。”

朋友们的惊讶,是黄卫根几十年如一日沉淀的瞬间爆发。

当心中的梦想破土,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灿出一树绚丽的花火,便足以让身边的人注视侧目。

黄卫根坦言,他确实是典型的理工男,对项目管理思路敏捷和严谨,而他的另一面又有着文人墨客的情怀。

“《流年若梦》的初稿,都在我的朋友圈。”黄卫根告诉红网时刻记者,与其说是他刻意写下了这本书,不如说是他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自然汇聚而成。

在交流研讨会上,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湘雅二医院科研部常务主任张东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黄卫根有自己的‘流年若梦’,他把生活当做一种诗情画意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总结。”

黄卫根说,他以前在学校时当过宣传部长、团委书记,在同学里是出了名的“活跃分子”,喜欢交朋友、热爱生活,“有情有义”是很多人对黄卫根共同的评价。

在《盛夏里,可淡淡地念》一文中,黄卫根写道:“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为着遇见该遇见的人,经历该经历的事。所以生命中的所有遇见,注定是为一场花开。”

对生活的真、对朋友的真,也让他收获了朋友对他的真。几十年里,他感恩生活给他的馈赠,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伴他一路走来的人们。

《流年若梦》的出版就是如此,它结晶了黄卫根对生活的感恩,同时将这种对生活的爱升华为一种力量,滋养更多的人有力前行。

黄卫根致辞。

早已在梦中醒来

红网时刻记者在《流年若梦》中,看到了诸多细腻丰满的生活细节,也看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语良言。

如在《得失之间》一文中,黄卫根在感悟一个万木逢新的春日时写道:没有轻重,没有尊卑。大家同在生态循环之中,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天晴时,跋山、涉水、看日出;天阴时,煮茶、听琴、话桑麻。不去计较秋天的风冷,冬天的夜长。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黄卫根的新作《流年若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说法。

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中国人的足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黄卫根告诉红网时刻记者,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让他有机会去领略这个世界的大和美。

这些年,除留学外,黄卫根因工作需要先后在美洲、非洲、中东等地工作生活,这让他积累了大量异于常人的生活阅历。

黄卫根坦言,其实最早开始写作是因为“无聊”。彼时身在国外,生活状态与国内囧异,而且当地物价很高。为打发无聊生活,黄卫根利用闲暇学习文学。

“刚开始是模仿,后来写得多了,就有了一些感悟。”黄卫根说,这个世界上其实满是偶然,但也满是必然。很多事,并非一开始就目标明确,而是走着走着,就发现原来目的地已然不远。

回首过去几十年,黄卫根有感慨,有感动,但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一路走来每一个陪伴的人,感恩每一次命运的眷顾,感恩这个不负生命的伟大时代。

最近,黄卫根非常喜欢《道德经》,经常在朋友圈中分享学习心得,平时还会练书法、画国画,修身养性。

“有时候‘无为’中更显‘有为’。”对黄卫根而言,或许对生活的坦然处之,对名利的不刻意追求,修炼心态的平和、淡定、从容,就是他的“无为”和“有为”。

人生很长,但也很短,流年若梦,黄卫根早已醒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