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写在《闵季骞民乐人生》一书出版之际

文:岳峰

此文曾发表在《人民音乐》2013年5月号

闵季骞,1923年生,江苏宜兴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青年时就读于南京国立音乐院,曾师从杨荫浏、储师竹、曹安和、程午嘉、曹正等一代国乐先辈,是刘天华二胡学派的第三代传人。其长女闵惠芬,二胡演奏家;儿子闵乐康,指挥家;小女闵小芬,琵琶演奏家;外孙刘矩,青年指挥家。由他启蒙引导的“闵氏音乐家族”享誉乐坛。

闵季骞先生

与闵季骞先生幸为同事,已有20年的时间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笔者来到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时,闵老先生已经退休在家。但他退而不休,一直以其江苏一代民乐名宿的声望,活跃在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之中。譬如,带领着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乐团的老师们,教学之余为全省各地大、中、小学校举办“民乐演奏讲座”活动,历时5年;多次参加江苏省大型民乐盛会及其音乐会演出;数渡日本、香港、台湾进行民乐演出交流,等等。直到去年5月份在南京举办的“纪念甘涛先生百年诞辰音乐会”上,89岁的闵老先生还健步登台,带着南京乐社的演奏家们,琵琶领奏《春江花月夜》一曲,引得全场一片喝彩……

中青年时代的闵季骞

一次次地与闵老合作。从老人那恬淡雅静、气定神闲的琴声中,你会发现,当今盛行于世的“火”样的音乐,与中国传统中“水”样的音乐明显不同:如“火”的音乐使人燃烧,给人激情;似”水“的音乐使人安静,令人从容。这,亦或是中国文人音乐中的那份禅风与逸气,那份内省和修行。从老人那锲而不舍的身影中,你会明白,在江南这片温山润水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民族音乐之所以香火不断的个中实情。是为身教。

闵老先生(中)与本文作者岳峰教授(右)一起弹琴论乐(2012年10月)

想到为闵老编书的,则来自另外一本书著的编写过程。那是1999年的春天,笔者受闵季骞、张韶、黎松寿和沈正陆几位先生之托,开始为刘天华二胡学派的首传弟子、闵季骞和张韶的恩师储师竹先生(1901—1955)编书立传。由于储师竹早年英逝,资料搜集工作十分困难,所幸有闵、张二老倾囊相助,拿出多年收藏的珍贵资料,才使《音乐家储师竹》一书编撰顺利进行。

闵老在国立音乐院就学期间使用的国乐教材

不曾想到的是,在多次登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西山的闵老家中,与闵老先生采访聊天时,笔者意外发现了闵老陋室的壁橱里,藏匿着另外一个民乐世界:这里有民国初期周少梅先生为江苏省立无锡中学印发的二胡曲谱(1929年);有南京国立音乐院时期使用的民乐教材和音乐会节目单(1947年);有闵老亲手从刘天华先生弟子王君仅处传抄的清宫乐谱(1952年);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的两座中等艺术师范学校编印的民乐教材、音乐会节目单和民族乐队座次排列图;还有50年代风行于江南一带的二胡教材母本,等等。

闵季骞(左二)与吕骥(右二)、冯光钰(左一)、陈鹏年(右一)

看着这些从未谋面的民乐史料,这些纸张发黄、字迹清秀的书稿、教材、节目单和故人旧照,一代民族音乐家们的民乐声、民乐事、民乐情仿佛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20世纪中叶民乐先辈们留下的一段历史,它们真实地诉说着专业民族音乐教育那段拓荒般的行程。整理这段历史,将为民族音乐传承史填上一段空白;记载这段历史,会为民国乐史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总结这段历史,亦利于后来的研究者们拾级而上。是为文献。

“闵氏家族音乐会”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后全家人向热情的观众致敬(左起:闵惠芬、闵季骞、闵乐康、闵小芬、刘矩)(2004年)

从此,我们走进了闵季骞的民乐世界,也就走进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个民乐大师为民族音乐传教授徒的历史记忆;就了解了刘天华先生第二代、第三代传人民乐教学的传承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理解了一个闵氏音乐家族是如何形成的;就看到了一个民间乐社为民乐阵地传香续火的执意和艰辛。于是,从2004年开始,笔者相继和研究生袁晶晶、刘芸一起,利用课余,搜集整理,断断续续持续八年之久,终于在闵老先生九十寿辰、从教从艺七十周年之际,有了这本书。(以下简称《闵书》)

九旬老人闵季骞出生江南水乡的一个书香之家,为人性情谦和,始终遗存着江南传统文人的儒风雅韵。这在理论名家乔建中的“序”中有入情入理的描述。

闵老丝竹传家,教子有方,成功启蒙子女走上了宫商之路,是卓有成就的子孙们心中永远的音乐领航者。二胡名家闵惠芬的文章“我和爹爹”中有一往情深的叙说。

闵老师承一代民族音乐先辈,有幸真传民乐名宿的琴韵教风,先后从杨荫浏处学三弦,曹安和处习琵琶,储师竹处学二胡,程午嘉处习锣鼓,曹正处修古筝。诸师不忘,终身滋养,这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有真情流露。尤其是谈到为了让他掌握昆曲琵琶伴奏的妙义,杨荫浏、曹安和二位先生一人执琴、一人演唱的现场示范时,老人感慨不已、倏然泪下……

闵老手抄清宫传谱原件之《八段锦》工尺谱(1952年)

为秉师意,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搜集转抄民歌、民间音乐、戏曲唱段和民乐新曲,历时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怠,为他的教学和传承提供了不尽的营养。作为近代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的第三代传人,他潜心编写的民乐曲谱和教材达18本之多(含手抄本、油印本和正式出版本),仅在丹阳艺术师范(1952——1955年)任教期间,就编写刻印有二胡、笛子、古筝、埙、唢呐、乐理和民乐合奏7种教材。

图五:闵老历时五十余年所编印、出版的民乐教材(1956——2011)

为承师志,他整理记谱、编订的《昆曲琵琶伴奏谱》(1979年江苏省戏校任教期间)、《江苏民间器乐曲》(1958年江苏六合县下放劳动期间)、《太仓江南丝竹十大曲三弦伴奏谱》(2005年),多为今人所遗忘的民乐角落。其中,由杨荫浏先生手把手教授的三弦弹奏方法及其伴奏应用,是杨师来不及整理的一笔珍贵财富;他从1959年编著的第一本《三弦弹奏法》(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直到2011年历尽艰辛终于出版的《三弦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为这件多年濒于边缘的个性化民族乐器坚守着一脉香火。此外,他亲手转抄的清宫乐谱,很可能隐藏着一个朝代丝竹合奏的宫廷式样。

闵老执教掌鞭七十载,亦如成千上万个默默耕耘在民族音乐教学第一线的众多教师一样,虽无惊天大伟业,却也惠及学子上万千。这从他早年和杨其铮一起编著的、总共发行7万余册的《二胡教材》与迄今发行10万余册的《少年儿童琵琶教程》中可见一斑。

“闵书”中,最为有趣但隐藏于字里行间而不易被人察觉到的,是闵老一生基础教学为师之道的一个秘密:“微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为国人自古以来传道授业的真谛所在。

三弦:闵季骞教授(时年90岁),二胡:岳峰教授,琵琶:曹月教授 老少同台《十八板》 (2013年南京《随缘琴语——岳峰师生二胡音乐会》)

近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行程走过了一百余年,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迈过21世纪的门槛儿回眸一望,有太多需要总结的话题。而真正的总结历史,首先要从史料做起。这一本本有关民族音乐前辈的文献专著,就是一个个微型的便携式博物馆,它们好比一块块铺路基石,为搭建宏伟的民族音乐大厦筑路搭桥。其实,早在八十多年前,近现代民族音乐先驱刘天华先生在他的《国乐改进社缘起》一文中,就已经规划了民乐史料的搜集、记载和出版等项目。二十一世纪初始,《二十世纪中华国乐人物志》一书的出版,翻开了民乐人物研究的新视角;接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编的《华乐大典•二胡卷》,确立了百年二胡史料编撰的鸿篇巨著;还有,八年来相继出版的《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一、二、三),已成为民乐名家纵深研究的范本;而前不久无锡市顾山镇镇政府编著的《国乐先辈周少梅》,则提供了民乐人物史料的民间样式,等等,等等。随着民族音乐发展的步步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同道问津这项工作。这便是学术的意义,也是本书编辑的最终目的。

在此,笔者谨以该文向闵季骞教授90华诞、从教从艺70周年深表祝贺,并向为民族音乐事业贡献一生的老一辈音乐家们送上真诚敬意!

文:岳峰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

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名誉会长,南京乐社原社长闵季骞先生于2020年1月16日23时驾鹤仙逝,享年九十七岁。

闵季骞先生1923年8月出生于宜兴市万石桥镇湾斗里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7年,闵季骞以二胡独奏曲《病中吟》、《良宵》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后并入中央音乐学院),曾师从曹安和学习琵琶、储师竹学习二胡、杨荫浏学习三弦、曹正学习古筝、程午加学习打击乐。1952年在江苏丹阳艺术师范学校任音乐教师,1956年受著名音乐教育家陈洪先生亲点,调入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民乐教师至1989年退休。

闵季骞先生执教七十余载,惠及无数民乐学子,桃李满天下。作为音乐教育家,他培育了以二胡大师闵惠芬为代表的众多杰出音乐人才,以及多位留学生,深受大家的敬仰和爱戴。他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与杨其铮合作编写了新中国最早的二胡教材《二胡教材》;编著了《三弦弹奏法》以及发行量达数十万册的《少年儿童琵琶教程》等民乐教材,对于民族器乐的教学与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民族器乐演奏家,他将二胡、琵琶、三弦、古筝、十番锣鼓等乐器的演奏技法融会贯通,形成了典雅、质朴的风格与婉约、清新的韵味,多次受邀参加国家重要的交流演出活动,蜚声海内外乐坛,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让世人瞩目的是,他对子孙后辈的音乐熏陶,最终形成了一家三代的闵氏音乐家族。长女闵惠芬,著名二胡演奏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长子闵乐康,国家一级指挥,曾任江苏省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幼女闵小芬,著名琵琶演奏家,国际著名音乐人;外孙刘炬,从小跟随外公闵先生操习二胡,现为国家一级指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2020年1月17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