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和日产“抱团取暖”商讨合并 计划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

日本两大汽车巨头启动整合以期待提高竞争力。

据新华社,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23日在东京共同宣布,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三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公司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日产社长内田诚以及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共同出席了当天的记者会。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上述公司合并事宜,日产汽车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当地时间12月23日接受采访,对本田和日产的潜在合并能否成功表示怀疑,并不看好本田和日产之间的合并举措。

图片4

图源:新华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发文称,这个合并的产业互补的意义似乎不大,都面临新能源技术发展迟缓、市场萎缩的压力,需要加速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出更强技术的产品,顺应世界新能源化和SUV化的趋势。

“个人不看好日产和本田的合并,本田和日产均需要加大中国本土化研发投入和实现依托中国产业链优势的产品创新,实现赋能日产和本田的全球化发展。”崔东树称。

合并磋商“抱团取暖”

在当今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本田和日产合并磋商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举措背后,实则是汽车企业在激烈竞争与诸多挑战面前寻求 “抱团取暖” 的策略尝试。

据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说,本田和日产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以此方式进行合并。控股公司名称、各方持股比例、人事安排等细节将通过后续谈判进一步明确。

本田和日产计划于2025年6月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控股公司拟于2026年8月正式成立并同步上市,本田和日产将随之退市。据了解,控股公司过半数的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将由本田提名,总裁将从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选出。

而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表示,三菱汽车将于2025年1月底之前就是否参与合并作出最终决定。目前,日产持有三菱24%的股份。

图片5

图源:新华社

如合并磋商顺利,全球第三大车企将就此诞生。据央视财经消息,目前本田为日本第二大车企、日产为日本第三大车企,两家公司合并后继而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如果日产合作伙伴三菱汽车也加入,按照去年的销量计算,这个新集团的年销量将达800万辆,仅次于1123万辆的丰田集团和923万辆的大众集团。

合并后,本田和日产双方也将保留各自的品牌。而针对合并后的发展方向,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两家公司需要在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新技术的开发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后续两家公司业务的融合将会是一个中长期项目,预计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取得明显进展。

对于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启动合并谈判一事,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回应称,期待两家企业的合并能够增加日本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他还称:“汽车行业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国际竞争中获胜需要敢于挑战,这很重要。”

据新华社,有分析人士指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来袭,日本汽车制造商转型迟缓。日本车企销量不断下滑、经营陷入困境,促使它们“抱团取暖”。

机遇挑战并存

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

本田-日产联盟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合并后的新控股公司营收有望实现30万亿日元(1914亿美元),营业利润率达到10%。

据新华财经报道,此次合并首要目标就是实现车辆平台即汽车基础架构的共享。由于平台开发耗资巨大,如未来实现三方合并,超过800万辆的销售规模带来的平台共享效果将十分显著。同时双方还将共享世界各地的工厂资源,提高开工率,共同推进EV充电网络优化,推动零部件共通化、提升规模效应,整合供应商资源等,寻求降本增效。

此外,为了提升新一代汽车竞争力,本田和日产还将共同开发软件,以及研究统一车载电池、电机、逆变器等核心部件规格的可行性,以降低研发成本、加快开发速度,提升智能化、电动化水平。

图片6

图源:央视新闻

据中新社援引外媒报道,近期鸿海精密工业有意收购日产的控股权,这也让日产与本田产生”危机感“,加速了启动合并的进程。

对于二者合并,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声音。

日产汽车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2024年12月20日曾表示,日产寻求与本田达成协议,这表明前者处于“恐慌模式”。戈恩当时称,“这是绝望之举,而不是一项务实的交易,因为坦率地说,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

随后,日产汽车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当地时间12月23日接受采访,对本田和日产的潜在合并能否成功再次表示怀疑,称日产的计划毫无道理。戈恩认为,“从行业角度来看,两家公司充满了雷同之处,而互补性是合并的必要条件,但本田和日产之间不存在互补。如果合并最终成行,我个人认为不会成功。”

日本瑞穗银行的高级研究员Jin Tang也对日企“抱团”效果表示怀疑。他强调,“赢得竞争的关键仍在于这个联盟在电动汽车或智能汽车技术上能否取得重大突破。我不认为单凭规模就足以让他们在竞争中胜出,尤其是在关键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当年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前瞻性的看到合资车企发展的问题,强调要实现合资品牌的本土化研发和建立合资自主品牌。

“但合资车企基本对此事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本土化研发投入。我看到的前几年的企业财务数据,一些合资车企的研发投入只有几亿元,不足销售收入的1%。”他表示。

双方面临多重压力

目前来看,电动化、智能化已是全球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趋势,诸多传统燃油车企面临巨大转型压力。

崔东树针对本田和日产合并一事还分析表示,中国自主车企的强大和走向世界是不可阻挡的。合资车企在中国失去竞争力,必然也将失去世界车市份额。日产和本田如果把核心精力和技术研发放到最具竞争和创新的中国市场,必将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

先从全球市场来看,日本7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公布2024上半财年业绩(4月至9月),丰田、本田、日产、三菱和马自达五家车企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其中日产汽车净利润仅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同比暴跌94%。

此前,日产汽车还宣布将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并下调了对2024财年的预期,以应对主要市场销售下滑的局面。

图片7

图源:央视新闻

而本田汽车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24上半财年(4月至9月)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7.2%降至6.9%,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5.6%至7419亿日元。目前,本田汽车制造业务营业利润率仅为3.6%,远低于其摩托车部门的18%。

销量表现方面,日产汽车11月产量同比下滑14.3%至271980辆,全球销量下滑1.3%至278763辆。本田汽车11月产量同比下滑20.4%至329987辆,全球销量下滑6.7%至324504辆。

数据可见,本田和日产这两大日本汽车巨头正面临着销量下滑的严峻挑战。2024年11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7.68万辆,同比下降28.02%;2024年1-11月累计销量为74.04万辆,同比下降30.70%。

日产汽车方面,2024年11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销量为6.35万辆,同比下滑15.14%。2024年1-11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62.17万辆,同比下滑10.53%。

因此,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格局下,本田与日产的合并之举更被业内普遍解读为一种 “抱团取暖” 的策略性应对手段。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华财经、每日经济新闻、中新社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