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新”之路 | 硬核实力助国之重器,翱翔新蓝海

近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月背样品1935.3克。

其中,搭载升空的巴基斯坦立方星“SJTU思源二号”姿态控制关键核心部组件——卫星反作用飞轮,来自湖南湘江新区企业湖南揽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揽月机电”)。产品经受了发射升空和超高轨道严苛宇宙环境的考验,为“思源二号”正确展开对日充电和对月完成一系列科研探测任务提供精准姿态控制。

历数中国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诸多项目,不管是国产大飞机逐梦苍穹,还是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天问问天、神舟飞天,亦或是北斗环宇,这些国之重器振翅高飞的背后,都有湘江新区企业的身影,助推航空航天产业乘势而“飞”。

家底雄厚,培育多个行业第一(唯一)

湖南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布局的重点省份,而长沙市逾70%的航空航天企业聚集在湘江新区。其中不乏积累了“傲视群雄”的尖端技术、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甚至是行业第一(唯一)。比如中国商业化SAR遥感卫星及科研卫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天仪研究院,已执行18次太空任务,成功发射包括中国首批商业组网SAR卫星“海丝一号”及“巢湖一号”在内的共计30颗卫星,填补了我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

天仪研究院正在调试卫星。通讯员供图

天仪研究院正在调试卫星。通讯员供图

还有该领域不得不提的大咖——博云新材。该企业打破欧美国家对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垄断,成为C919大飞机机轮刹车系统的关键供应商,还建成国内领先的航空制动系统测试中心,参与了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引人注目的还有航天显示产品定点生产单位湘计海盾,已陆续承担了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液晶显示产品研制生产任务。在今年4月底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任务中,湘计海盾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研制配套了液晶显示器、显示屏组件和信号分配器等5台产品,组成一套完整的仪表显控人机交互系统。

湘计海盾。通讯员供图

湘计海盾。通讯员供图

此外,填补国内商业卫星核心零部件技术空白的湖南揽月机电,担当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的“最强大脑”麒麟信安操作系统,创造载人航天等特种计算与信息技术领域多项“中国第一”的湖南航天捷诚,国内唯一起落架系统专业化供应商中航飞机起落架公司……彰显了湘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深厚底蕴,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串珠成链,产业体系完善

作为国家航空航天工业较早布局的重点省份,这些年,湖南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湘江新区乘势而上,聚集了相关企事业单位300多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产业链有上市公司5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方面,航天环宇、航天捷诚、鑫航机轮、湖南鸿星、利勃海尔中航(长沙)等企业已参与C919大飞机机轮、刹车系统、起落架系统等重要零部件的研制任务。据了解,博云新材与霍尼韦尔携手展开前机轮和主机轮设计、评审工作,碳刹车材料的设计、试制历时10余年,助力C919通过地面惯性台验证。

博云新材刹车副。通讯员供图

博云新材刹车副。通讯员供图

在配套零部件方面,湘计海盾、景嘉微、科天健、斯北图、迈克森伟等表现突出。科天健自主研发的微光/红外一体化小微型便携光学设备及摄影测量系统,还促使我国载人航天返回舱首次实现黑障区落点光学捕获。

各种先进材质、功能的材料,是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湖南航天的轻量化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和增材制造金属粉末,为高端装备“减重”;博云新材的“黑色金子”碳/碳复合材料,打破欧美国家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泽睿新材的低密度、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高强高模、抗蠕变的碳化硅纤维材料,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

在高精度卫星导航领域,也不乏新区企业的身影——以芯片与算法为核心的高精度板卡、高精度接收机和组合导航系统等系列产品的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星河电子则围绕北斗导航、导航安全、低轨卫星互联网导航增强、国家综合PNT体系等领域,打造时空信息领域从芯片、卫星载荷、应用终端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链条。

星河电子。通讯员供图

星河电子。通讯员供图

综合来看,湘江新区在通用航空、卫星制造、北斗应用等多个领域都有实力企业布局,构建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生态链、产业链,形成了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创新驱动,强化产业发展“动力源”

众所周知,航空航天产业具有技术水平高、资本密集、产品附加值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等鲜明特点。该产业进一步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这一核心动力。

创新资源方面,长沙自带得天独厚的优势——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还有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等优势。湘江新区瞄准这些高校,不断深化校地、院地合作,支持推进航天环宇、博翔新材、天仪研究院等企业与院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航升卫星正在进行卫星测试。通讯员供图

航升卫星正在进行卫星测试。通讯员供图

湘江新区还提供场地选择、税务代办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方便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促进高校学生、教师在新区创新创业。此外,湘江新区不定期组织航天航空企业进中南大学等校招聘,组织高校学生进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企业实习,推动产业需求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湘江新区还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金维信息的高精度解算基带芯片、博云新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现,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认可。

探“新”之路 | 硬核实力助国之重器,翱翔新蓝海

揽月机电。 通讯员供图

平台赋能。近年来,新区引进、打造了北斗安全研究院、北斗促进中心、大飞机产业联盟、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为产业飞速发展提供支撑。据悉,去年落户湘江新区的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迅速发展,已经批建多个协同创新中心。此外,湘江科学城、北斗产业园、中电软件园、智航新城等载体,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格局。可以说,在创新要素方面,湘江新区已形成全链条创新生态。

怀揣这些优势,湘江新区朝着将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打造为该产业的央地合作示范区、行业龙头集聚区、融合应用先行区、自主可控策源地等目标,昂首阔步。(易彬)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