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黛花海美翻了!这样的“美丽家园+”,你爱了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虹口区彩虹湾公园的粉黛乱子草又到了盛放的时节,一片片粉色花海,随风摇曳,如梦似幻。在公园里,常能遇到换了几部公交车,从上海各个地方结伴而来的市民游客......

对江湾镇街道丰二小区的严阿姨而言,这里就在“15分钟生活圈”的范围之内。更让她骄傲的是,如今,小区里也多了一个“颜值爆表”的小公园,每天和小姐妹一起散步、打太极,只需要下个楼而已。

“居民老开心了!新的花草布置好了,秋天有秋天的品种,冬天有冬天的......”严阿姨说,小区最近在进行“美丽家园+”的更新工程。

这个“+”号里可有大文章!不仅小花园有了新面貌,自家的楼房外立面和楼道内,也进行了更新,解决了老房子漏水、楼道老旧的问题。

街道还花大力气,对居民们的许多生活设施进行了提升,比如,改建了非机动车车库,增加充电点位和消防喷淋设施,杜绝了飞线充电等问题。

“外墙装饰得很漂亮,像古色古香的古镇一样的。亲家有次到我这里来也说了,你们这里房子环境这么好,房子也升值了!”

改造前后对比图

“我以前在国有企业里做工人的,金石书画都是自己兴趣爱好,还曾经在沪东工人文化宫教过篆刻。”记者在丰二居委会的活动室里,见到“宝藏爷爷”杜长顺时,他正在为小区出黑板报。

“15分钟,一块黑板报搞定!”都不用提前画草稿,杜爷爷胸有成足地舞动起手中的粉笔,很快,窗外修葺一新的小区大楼已经成了板报上的图案。

考虑到方便亲戚间互相照顾,这些年他和爱人租住在丰二小区。虽然不是业主,但是最近看到小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主动请缨,发挥所长。

不仅出黑板报,他还和小区里的居民们一起担任志愿者,共同维护环境整洁。“小区是我家,创文靠大家!”杜爷爷说,不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要依靠众人的力量,小区的点滴变化,都是居民们共同参与的成果。

对“改造后大楼门厅究竟铺哪种地砖”这件事,杜爷爷印象很深,“这里居民年纪大的很多,怕摔伤,所以居委和施工队把比较适合的瓷砖,都铺在这里做样品。”居民们一起来看一看,议一议,最终做了决定。

在这次“美丽家园+”的推进过程中,江湾镇街道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多方力量,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坚持每周例会制度、设置居民接待点、组建党员监督队等多种方式,形成全民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家园更新新模式。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在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丹看来,“美丽家园+”既是硬件的建设,也是激发居民区自治活力的一个过程。

江湾镇历史悠久,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为让更多“悬空老人”不再面临“下楼难”,高标准“美丽家园+”工程还与既有多层住宅加梯同步推进实施。紧邻丰二小区的逸仙小区,是上海首个加装电梯全覆盖的小区。

“美丽家园”小区更新是民心工程,资金由政府来出,而加装电梯是百姓自掏腰包。两项工程同步推进后,重叠部分由区里“买单”,减少了居民的支出,也避免了小区里反复开挖施工的麻烦,居民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方案设计同步做、专家评审同步走,施工建设同步开,结合加装电梯工程进度,统筹协调推进美丽家园单体及小区环境整治工作。许多居民说,这是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

从整小区加梯,到整居委推进......好的经验做法在不断复制推广。最近纪念居委也传来好消息,现在有5个小区在同步推进加装电梯,已有70台通过了征询。

聚焦“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围绕“高标准、全要素”的建设目标,江湾镇街道持续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最近三年时间,在区里的大力支持下,江湾镇街道已有50多个小区实施了“美丽家园+”,改善了近两万户居民的生活品质。

今年,在市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彩虹湾,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街道将“美丽家园”项目一并纳入,会同社区会客厅、慢行步道、口袋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设计、分步施工、区域统筹,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才能绘好城市治理“工笔画”。虹口正坚持高标准引领,以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城市更新的速度与力度,持续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构建多元融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美好生活处处可见!

虹口区新闻办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话匣子”出品“城市更新·虹口+”系列短视频,聚焦“道路+”“公园+”“生活圈+”“美丽家园+”等民生工作,解析一个个生动案例,见证美好生活新风景。

海报:萱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