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令人印象深刻的皇家海军重巡——郡级巡洋舰

一级令人印象深刻的皇家海军重巡

——郡级巡洋舰

【注】本文编译自Conrad Waters. County Class Cruisers[J]. Ships Monthly,2022(10):50-55.

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一系列郡级重巡洋舰可以视为五大海军强国在1922年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直接结果。该条约原本意在防止出现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进行的那种海军军备竞赛。根据条约规定,从1922年到1936年的十五年间,各缔约国禁止建造新的主力舰(替换老舰且符合吨位条件等情况除外)。这一限制产生的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便是,各海军列强把造舰的重点转移到了巡洋舰上,并在条约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设计建造最强大的巡洋舰。

上图:1929年,停泊在中国北方威海卫英国海军基地里的“坎伯兰”号。作为“肯特”级的一员,该舰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级巡洋舰在早期的服役生涯。位于A、B、X和Y位置的四座双联装8英寸Mk Ⅰ型炮塔能够实现70度的发射仰角,用于执行防空任务,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该舰火控装置的能力。另外,在第三座烟囱后方还可以看到无防护的4英寸副炮和21英寸鱼雷发射管。虽然该舰有一个飞机弹射平台,但并没有安装相关的机库设备,直到明确可以在1万吨的条约限制内加装机库时,相关的设备才得以安装。

根据规定,新的“条约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不出所料,所有的条约缔约国都决定卡着这些规定的上限建造新的巡洋舰。不过,要想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设计出火力、机动性和防护力都较为均衡的巡洋舰绝非易事,而且事实证明这比各国设计师所预想的更有挑战性。最终,不同国家的设计人员根据各自的需要,在诸如装甲、武器和动力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取舍,以努力获得可接受的最理想设计方案。

上图:1927年10月,“康沃尔”号在德文波特进行试航时拍摄的照片,可见郡级最初的七艘——“肯特”级的设计外观。显而易见,该级巡洋舰采用了高干舷设计,但是最初采用的较短的烟囱导致其轮廓比“肯特”级巡洋舰的典型外观要更加低矮一些。这种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问题,例如烟雾对重要火控装置的干扰等。后来,烟囱被加高了15英尺(交付给澳大利亚的两艘舰上则加高了18英尺)以解决这个问题。

英国皇家海军利用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大量实战经验,设计出了一系列具备相当战斗力的高水准条约型重巡洋舰。这些新式重巡的主要火力为八门8英寸主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航性,船体的干舷相对较高,横摇等特性也较为令人满意。最重要的是,这些重巡洋舰可以有效地保护对大英帝国而言最为重要的海上贸易运输线。

上图:“什罗普郡”号是在1925年英国海军造舰计划中订购的四艘“伦敦”级,即第二批次的郡级当中的一艘,四艘“伦敦”级全部在1929年建造完工。与之前的“肯特”级相比,“伦敦”级的舰体进行了修改,此举意在适当地提升航速;对舰体的“装甲盒”也有略微的改进。更重要的是,“伦敦”级从建造开始就配备了完整的水上飞机作业设施。“什罗普郡”号在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中完成了其服役生涯——该舰在1943年中期被调去替代战沉的“堪培拉”号。

参考日德兰海战的经验,皇家海军在设计条约型重巡时,弹药库被置于由厚重装甲组成的内部“装甲盒”的保护之下。作为加强弹药库防护的妥协措施,削减了对其他区域的保护,如轮机舱只能得到有限的装甲保护。

上图: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郡级重巡洋舰接受了一次大规模的中期现代化改进。五艘服役于英国皇家海军的“肯特”级是第一批被升级的,改进包括加强了舷侧的防护力,加装了副炮和近距离防空武器,而且除了“肯特”号以外,其余四舰都加装了一座新型固定式弹射器和机库。原先的鱼雷发射管被移除,并且在某几艘舰上,将后甲板降低了整整一层的高度,以补偿改进后增加的重量。上面这张“坎伯兰”号摄于1938年的改装后的照片与前面那张摄于1929年的照片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两者几乎是在同一地点拍摄的。

设计工作结束后,亟需装备新型巡洋舰的皇家海军立刻向船厂下了订单。在1924年的造舰计划中,最初五艘“肯特”级重巡洋舰的建造计划被批准,由于澳大利亚额外订购了两艘“肯特”级,因此最终的建造数字增加到了七艘。紧接着,四艘“伦敦”级重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在1925年获得批准,两艘“诺福克”级重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在1926年获得批准。与“肯特”级相比,“伦敦”级和“诺福克”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由于都是用英伦三岛的郡命名的,因此这13艘重巡洋舰也被统称为“郡级”,它们构成了战时英国皇家海军重巡洋舰的绝对主力和中坚。

上图:在斯卡帕湾的“伦敦”号,采用了海军部的干扰性迷彩涂装,照片可能摄于1941年。与第一批次的郡级巡洋舰相比,四艘“伦敦”级的现代化改装计划涉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该级舰的外观——与差不多这个时候问世的“斐济”级轻巡洋舰有点相似。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缩短了四艘“伦敦”级的现代化改装计划,最终只有“伦敦”号接受了不完整的全面改进。

郡级重巡洋舰的主要弱点可以说是它们的建造成本:该级舰的建造成本约为210万英镑,大约是装备6英寸火炮的小型D级轻巡洋舰的两倍。在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后,这逐渐成了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因为在皇家海军预算被削减的大背景下,其为了担负起保卫大量海外殖民地的任务需求,又不得不保有较大数量的巡洋舰。在短暂地将注意力转向较小的8英寸主炮巡洋舰(即“约克”级和“埃克塞特”级)之后,皇家海军最终还是重新开始采购更便宜的6英寸主炮轻巡洋舰,即采取了“要质量更要数量”的做法。

上图:尽管“萨福克”号是所有郡级重巡洋舰中表现最杰出的之一,但1940年4月,该舰在挪威海岸遭到了德军轰炸机的猛烈空袭时,它的战时服役生涯差点提前结束——其X炮塔的正前方被直接命中,导致后部轮机舱停转,并导致该舰的后甲板被淹没在了海面以下。上面这张照片显示的是被炸得残缺不全的“萨福克”号重巡洋舰返回斯卡帕湾时的情景。

饶是如此,郡级仍然是英国海军舰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皇家海军执行了一项庞大的中期现代化改进计划,对五艘“肯特”级重巡洋舰进行了大规模改进,并对“伦敦”级进行了更彻底的重建。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对其他级别的重巡洋舰的改进和重建被迫停止。

上图:这张“诺福克”号在1943年6月摄于朴茨茅斯附近的照片给出了战时对该级舰进行的一些细节改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安装了一套全面的雷达设备,以及对近距防空武器的重大升级。“诺福克”号也许是所有郡级重巡洋舰中最著名的一艘:该舰从头到尾都参与了围歼德舰“俾斯麦”号的战斗,并在1943年12月的北角海战中击中了注定凶多吉少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的前部雷达,使其失去了作用。

作为皇家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重巡洋舰,郡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级舰的持久力和适航性使它们很适合用来保护海上交通线,击沉德国海上袭击舰“亚特兰蒂斯”号和“企鹅”号更是郡级重巡的成功之举;如果没有“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的有效追踪,拦截和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是不可想象的;此外,“诺福克”号在击沉“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图:由于需要加强防空火力,同时水面上的威胁也在减少,因此在二战结束前,许多郡级重巡洋舰都拆除了X炮塔,以便能够安装更多的近程防空武器。如上图所示,这艘1945年的“苏塞克斯”号所展示的正是郡级重巡洋舰在二战快要结束时的典型外观:大量的多管“砰砰炮”和小口径防空火炮充斥着其上层建筑。1945年7月,“苏塞克斯”号在马来亚近海遭到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攻击而轻微受损,这更加表明了上述改进措施的重要性。

有三艘郡级重巡在二战中战沉,它们都是命丧于日军之手:在1942年4月5日扫荡印度洋英国海军舰艇的空袭中,“康沃尔”号和“多塞特郡”号被日军航母起飞的大批俯冲轰炸机炸沉;同年8月8~9日夜间,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堪培拉”号在萨沃岛海战中被日军重创后沉没。

上图: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澳大利亚”号是服役时间最长的郡级重巡洋舰之一,该舰在战后又经历了漫长的职业生涯,直到1954年8月最终退役才告结束。随后,该舰长途跋涉回到了英国,在巴罗因弗内斯造船厂被拆解。上面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澳大利亚”号在悉尼港中的情景,摄于1951年年初。

二战结束时,幸存的郡级重巡洋舰已经接近其设计寿命的终点;到1950年时,大多数郡级重巡已经完成了最后的航行并等待报废拆解。然而,“澳大利亚”号和“什罗普郡”号(后者是为了弥补战沉的“堪培拉”号而转交给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一直服役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中,“德文郡”号作为学员训练舰一直服役到1954年,而“坎伯兰”号则作为专门的试验巡洋舰而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职业生涯,该舰直到1959年才最终退役,并为郡级重巡洋舰三十年的辉煌服役生涯画上了一个最终的句号。

上图:“坎伯兰”号是最后一艘继续服役的郡级重巡洋舰,该舰被作为专门的试验舰来测试新型武器和其他设备,其中包括为“虎”级巡洋舰研制的新型6英寸和3英寸火炮炮座。上面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坎伯兰”号在1959年最终退役后停泊在德文波特时的情景。同年晚些时候,该舰在前往拆船厂的途中进行了最后一次航行。

上图:1928年至1936年间,西班牙海军在当时英国人掌控和所有下的费罗尔造船厂建造了两艘重巡洋舰,采用了改良的郡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其中一艘“巴里亚斯”号在西班牙内战中损失,但另一艘“卡纳里亚斯”号却长期服役,直到1977年被报废。从上面这张摄于1967年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西班牙海军的该级舰与英国皇家海军的郡级重巡洋舰在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