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的提高,引起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其中最常见的两个疑问便是“为什么孩子也会得这种‘老年病’?”“我家孩子不胖啊,怎么会得糖尿病?”对此,南京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顾威主任解释道:“新发的儿童糖尿病中有90%以上是1型糖尿病,这与成人常见的2型糖尿病是完全不同的,1型糖尿病与胖瘦无关,甚至很多确诊的患儿体型偏瘦,家长一定要注意早期发现和鉴别。”
呕吐、腹痛、快速消瘦,有可能是糖尿病作祟
13岁的宁宁家住南京周边某市,11月初出现胸腹部的疼痛,并伴有呕吐,在附近的医院就诊后考虑为“急性肠胃炎”予以对症治疗。然而,症状缓解后没两天便再次出现了呕吐、腹痛、四肢乏力、精神不好等症状,家长立即将其送往南京市儿童医院。入院后,腹部B超、头腹部CT、心电图等检查均显示无异常,测量血糖发现高达23.8mmol/l,超出正常数值近四倍。在医生的询问下,家长反应宁宁最近一个多月明显有喝水增多,上厕所增加,体重减轻的表现。“考虑是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听到医生的诊断,宁宁家人一脸的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是糖尿病,我家孩子才多大,又不胖,不可能。”然而,后续的各项检查证实了医生的诊断,宁宁所患的是1型糖尿病。
“目前,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较多局限于成人的2型糖尿病,对儿童高发的1型糖尿病并不熟悉,”顾主任表示,“其实,新发的儿童糖尿病中有90%是1型糖尿病。该病与2型糖尿病的多食、暴食引起的肥胖,胰岛素抵抗没有直接联系。因此,1型糖尿病的患儿并不都是小胖子,相反,有些孩子在‘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时是相对偏瘦。”
“三多一少”是早期发现1型糖尿病的重要指征
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症状开始时比较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消瘦)。如果孩子出现了相关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引起注意,尤其是夜间起夜次数增加,5岁以后突然出现尿床,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等。此外,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呕吐、腹痛、四肢乏力、精神不好、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可能正在提示孩子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然而,由于大众对1型糖尿病的认识普遍不足,儿童糖尿病早期常常不易被发现。顾主任介绍:“部分患儿是由于呕吐、腹痛、消瘦等症状,被误以为是胃肠道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前来就诊。更多的患儿,大约新发患儿中的50-60%是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送来医院抢救才知道孩子得了糖尿病,这种情况就非常危险了。”
1型糖尿病危害多,血糖太高、太低都不行
因为胰岛的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波动较大,如不能做好胰岛素、饮食、运动的平衡,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就有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造成对身体其他功能的损伤。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血糖过高,血液中酮体积蓄过多,超出机体代谢能力而出现的一种代谢性中毒表现,尤其在儿童患者中更为多见。一是新发患儿在确诊前较易发生;二是,由于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饮食不当,引起血糖升高,诱发酮症酸中毒。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判断酮症酸中毒的可能:1、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加重;2、极度虚弱、乏力、肌肉酸痛;3、食欲减退、呕吐、腹痛;4、呼吸深大,似有“烂苹果”味等。
低血糖是相比酮症酸中毒危险性更高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当胰岛素注射量与进食量、运动量达不到平衡时,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家长饮食管控过于严格,或部分大孩子私自调节胰岛素剂量,或陡增运动量时。当孩发生低血糖,会出现心慌、乏力、手抖,甚至昏迷、抽搐等,如不能及时补充糖分,有可能影响患儿大脑发育,或危及生命。
儿童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或有可能“逆转”
顾主任特别提出,“任何糖尿病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通常为发病的前1-2月,某次感染后,它给了我们一个拯救的机会。如果患儿的病情能及时被发现,及时进行科学的干预和治疗,约75%的患儿可以保留分泌部分胰岛素,减少对外源性胰岛素的绝对依赖,少数患儿甚至可以暂时摆脱胰岛素注射。”
但如果儿童糖尿病不能及时被发现,或确诊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给患儿带来更多的并发症,例如脂肪萎缩、生长缓慢或停滞(糖尿病侏儒)、性成熟延迟、智力发育受损、骨骼和关节异常、白内障等中期并发症,以及肾脏、眼部、神经等微血管病变,心脑血管、外周血管大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通讯员张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