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维有多喜欢成都的玉林?她不仅骑着共享单车去玉林路吃抄手,还在9月12日晚举办的2023玉林路民谣音乐季发布暨回到玉林好友音乐会活动发布会上飙起了高音,唱起了十多年没有唱过的《青藏高原》。
这次玉林之行,谭维维在老建筑前拍照打卡喝盖碗茶,在老树下轻摇蒲扇休息乘凉摆龙门阵,在玉林民谣夜市听歌唱歌吃小吃,她用自身行动,向大家传递成都公园城市的魅力,欢迎大家来成都玉林街头走一走,感受成都的万千气象与烟火气。
谭维维与玉林路有着数不尽的缘分,在成都上大学时,谭维维就曾在玉林路的酒吧唱歌,如今故地重游,她有了更多的感触。谭维维寄语年轻人,鼓励大家可以“走回来”,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创业可能会让自己更踏实、放松,感受自己家乡的文化,会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谈玉林
这里有我的青春
红星新闻:说起玉林路,它是老成都的“城市记忆”,流淌着成都的市井烟火。对玉林路你有什么印象?
谭维维:我觉得玉林路有我的青春。那个时候我在成都读四川音乐学院,也在玉林路的各种酒馆唱歌、勤工俭学,在玉林路吃串串香,早上起来玉林路上还能吃碗面。那种生活对于一个刚刚来到成都的大学生来说,就是整个世界了。勤工俭学的时候老师也很支持我,她认为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都应该走近观众。
红星新闻:在玉林路你想吃什么?你想玩什么?
谭维维:我觉得串串是必须要吃的,因为之前我基本上一个人能吃三四百根,然后喝盖碗茶,有点像老人的生活。在一个更放松、更自如、相对更自由的状态,一定能激发你的艺术创作。所以说这次我去了院子文化创意园,看到很多年轻的做音乐的朋友,包括有一些绘画的朋友,我觉得他们在这样的氛围里创作,是很舒服的,没有特别大的压力。如果大家都能把音乐或者艺术融到生活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话,一定没有那么急功近利。
红星新闻:城市更新后的玉林,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新的商业场景与业态,进一步激活了老街区的活力。对于这里来创业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寄语?
谭维维:我们以前也被很多人说,你们要走出去,走出成都,走出四川,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和世界。是的,那是在不同的时代。原来是走出去,现在是走回来,在自己的家乡,在自己生活的文化土壤里,在这样一个很宽容、很包容的地方去创作、创业,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蛮有帮助的。现在我们睁眼,世界就在我们眼前了,信息多元化,随时都可以和世界互动,但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让你有一种归属感。
谈音乐
可以做个民谣征集
红星新闻:今年你曾多次回成都,还担任了成都大运会火炬手,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谭维维:最深的理解就是回来就不想走了,回来跟各种行业的朋友聚在一起,做一些事。我觉得接下来是一个开始吧,我想回到家乡。
红星新闻:音乐创作离不开生活本身,你觉得四川或者成都和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
谭维维:之前其实做过有关于四川的音乐,因为我一直在做非遗音乐。然后做过《川江号子》。成都有太多值得跟大家分享的东西,包括音乐作品,太多了,因为这两年我一直都在做民族的音乐和非遗音乐这一块,成都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作品,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做更多的创作。
红星新闻:“玉林路民谣音乐季”是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又一举动,对于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你有什么期待,如何看待成都的音乐氛围?
谭维维:成都就是音乐之都,我觉得是实至名归的,不管是从四川的文化还是从这么多年来输送的音乐类的、艺术类的各方面的人才,我觉得在我的心里他就是音乐之都。
红星新闻:给你印象最深或影响最大的一首民谣是什么?
谭维维:民谣有好多,可以征集一下,让我们老年人想一想(笑),然后也帮年轻人去回忆,让他们学习一下,其实真的是可以征集一些,真正的民谣不是我们后来听到的新民谣,成都童谣《王婆婆卖茶》我就可以来创作一首新的歌曲。每个音乐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灵感来创作。
红星新闻: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工作计划?
谭维维:会继续演出音乐剧《绽放》,就是以张桂梅为原型的音乐剧。包括谭盾老师的歌剧《慈悲颂》也在演,刚去了爱丁堡国际音乐节,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对我的滋养很大。我自己一直在做一个非遗项目,有采风,也有舞台的项目,这个项目也会到四川,要回到自己的原点,家乡是带给我很大的能量的地方。年轻的时候都要选择出去,但是在更好的年龄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回来。我觉得很快就会回来的。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任宏伟 实习生 凌格文 图源:摄影师于辛辣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