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患水泡差点要“截肢”?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伤口究竟怎么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难免,普通人的皮肤小伤口,往往简单处理,甚至没有处理,也可以很快愈合;

但糖尿病患者就大大不同了,特别是糖尿病病史长,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可能一个小小的水泡或皮损,3-5天就进展为坏疽,甚至败血症,危及生命。

这样的情况就让张先生碰到了。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患者入院时情况(畏寒、寒战、发热、局部红肿)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患者入院第7天(彻底清创后红肿好转,行VSD)

张先生,糖尿病病史16年,胰岛功能差,已有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目前以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三短一长方案降糖治疗。

但因张先生平时出差多,血糖控制差,此次因左足第一足趾底面一小水泡开始出现畏寒发热,在当地诊所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3天后就发展为全足红肿,局部发黑;

张先生十分害怕,立即联系了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医生。

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内分泌医生、糖尿病足清创护士以及糖尿病足清创包快速准备就绪。

张先生直达病房后,通过检查足部情况并听取上级医师彭韦霞主任指导意见后,立即予患足制动、清创换药、留取细菌培养,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抗感染、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

经过20多天的综合治疗,张先生感染得到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顺利出院。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拆除VSD后的创面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行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封闭创面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血小板凝胶术后第4次打开(创面变小,出院)

临床上,像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实,张先生这是第二次发生糖尿病足。

为什么张先生的小水泡就如此可怕呢?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防御功能减弱,组织修复功能受损,神经血管异常,微循环障碍,就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创伤后易感染,不易愈合,特别是足部伤口,截肢率高,处理不当,甚至败血症,危及生命。

这次,张先生就医还算及时,保住了这只脚,但也是耗费了大量金钱和精力,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足的患者更应重视预防

1.控制:

控制血糖,每周监测一天血糖,包括空腹、三餐饭后2小时以及零点血糖,记录在册;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2.识别

识别有风险的脚,内分泌科医师会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风险评估;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3.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高危足,高危糖尿病足患者要养成每天检查足部溃疡高风险部位;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4.知识教育

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知识教育,确保患者指导如何联系相应的医务人员;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趾甲修剪示范)

5.穿着合适

确保日常穿着合适的鞋子,发生过糖足的患者建议定制专用鞋。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图为基于足底压力风险分析的鞋垫设计,预防溃疡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伤口要如何正确处理和护理

1.轻微伤口

如果不慎受伤,当伤口表浅,且创面小时,保持伤口清洁,患肢限制活动,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碘伏消毒,然后无菌纱布包扎,避免污染。

但注意不要使用颜色深的消毒水,以免遮盖伤口的变化,耽误治疗,也不能在伤口上随意贴创口贴,创口贴贴在伤口上,引起局部温度增高,容易出现细菌繁殖,不利于伤口愈合。

null

请输入图片描述

2.严重伤口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伤口,特别是足部外伤或者创面大,应立即去医院,对伤口彻底清创,进行综合治疗。

3.伤口感染

如果伤口出现了感染,甚至是严重溃烂、坏疽,必须住院。

彻底清创,每天换药,密切观察创面变化,根据创面选择局部辅料,抗生素的使用,预防败血症。细心的伤口护理、有效的血糖控制、充分的营养支持、适当的心理疏导,都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必要条件。

(编辑zebra。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朱婷 彭韦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