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丝线,千载不断。一方绣品,万般风流。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近距离看到刺绣大师现场表演,很有意思、很神奇,我将通过镜头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传递给世界上更多的朋友。”在江苏南通沈绣艺术馆,拉美中国政治经济研究所副首席执行官逗博表示。7月17至1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的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走进“江海门户”江苏南通。
一群人,一座城,一次心贴心的探寻。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主要港口,其铁路又与欧亚大陆桥相连。江海明珠,风光无限。在南通,中外学者先后参观了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南通建筑铁军南通三建集团、上海振华重工南通分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沈寿艺术馆。这些点位充分展示了南通在高端纺织、建筑产业、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血浓于水的关联。比如今年5月份,“一带一路”叠石桥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就吸引了来自巴基斯坦、瑞士、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前来寻求合作。
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这话虽诗意却如实,从浙江宁波到江苏南通、再到甘肃敦煌——本次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的“三座驿站”,恰是昔日丝绸之路荣光与今日“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和谐交响的地方。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是南通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任务。“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开放的门户、合作的殿堂,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街巷之间,你能听到“一带一路”在新时代春潮萌动的声响。
驼铃声声,丝路漫漫。6年倏忽而过,有人把“一带一路”定义为高颜值、长期待、强口碑的一个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这话看起来像“美颜”,其实很“素颜”。在单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盛行的今天,“各美其美”容易、“美美与共”艰难。而难能可贵的是——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69项成果已完成或转为常态化工作,落实率达96.4%。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等机构相继成立;包括雅万高铁在内的多项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截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1.3万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携手合作搭建了畅通的桥梁。数字式最好的说理,由此可见,行胜于言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让“一带一路”有了越来越壮大的国际朋友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起点宁波到交汇点南通、再到古镇敦煌,绘就“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离不开青年学者与媒体亲自走走、听听、看看,更离不开相亲相通的好声音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个地方。古城展新貌、新城绽笑颜,趁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蕴蓄千年智慧、激活发展动能,中国方案的步伐必会越发铿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声必会越发响亮。(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