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丨微博展示IP属地,调动“自律与他律”捍卫网络良序

□蒋璟璟

今后在微博上发言和评论将会显示用户的IP属地。4月28日,新浪微博发布IP属地功能升级公告:站方于今年3月上线展示用户“IP属地”功能。为进一步保障用户权益、提升用户体验,站方将在此前基础上于4月28日进行产品升级和新功能上线,具体如下:全量开放评论展示评论IP属地小尾巴功能;上线“个人主页一级页面展示IP属地”功能。该功能旨在更透明地向广大用户呈现真实情况。(中新社)

线上社交平台几乎无所不包,这其中有资讯、有意见、有情绪、有情感。而所有这一切背后的基础架构,仍不外乎是价值观,是那些关于善恶、是非、对错的基本判断。很遗憾,网络江湖,未必总是理性平和、岁月静好,某些时候其乌烟瘴气、险恶凶险之甚,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全量开放评论展示IP属地功能,显然是一次有针对性的堵漏。众所周知,此类社交平台通常是“后台实名,前台匿名”,用户披着马甲发声,口无遮拦、口出恶言者不在少数。这其中,有些人不断黑化、极化,化身“键盘侠”“喷子”和“黑粉”横行无忌,更有甚者抱团出征,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毋庸讳言的是,近年来网络社交空间的质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扭转这一态势,必须抓住痛点,采取有力手段。

网络社交平台,是名利场也是大染缸,人性之暗面,在其中暴露无遗。梳理过往案例我们会发现,总有些网友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拉踩引战,以此博眼球、蹭流量。其惯用手法,一则是假装在XX地,以“当地人”现身说法的口吻行胡编乱造之实;其二,假冒某地人,反串、丑化,故意出言无状招黑拉仇恨。从某种意义上说,别有用心的“地址”冒用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身份漂移和信息失真,大大加剧了“地域歧视”“地图炮”等不良风气的发酵扩散。

一般认为,互联网是开放互通的,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元素”在此场域内并不重要,然而从实践反馈的情况看,“地域”“地址”所代表的群体身份、刻板印象,依旧深刻影响着社交平台上的认知模式和情绪走向。微博全量开放评论展示IP属地功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评论区里各路戏精、恶徒造假挑事之举。而从另一方面说,显示“属地”,也是通过调动地方社群共同体的道德规范和集体荣誉感,来约束个体任性妄为的冲动。

IP的假面后面,永远是真实的本我。姓甚名谁,来自何处,不可含混。以合适的方式强化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的连结,这对于强化他律与自律,对于净化网络生态、捍卫网络良序,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