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萨利机长”!写在乌拉尔航空178航班迫降成功之后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石豪】

当地时间8月15日6时许,一架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公司的客机从莫斯科起飞后不久发生意外,紧急迫降在一片农田中。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幸存。

事故情况

综合外媒报道与航班跟踪网站信息,出事客机的机型是空中客车A321-211,注册号VQ-BOZ,注册地百慕大群岛,由客机租赁公司Aviation Capital Group(ACG)租给乌拉尔航空运营。

出事客机VQ-BOZ (图/planesphotos.net)

事发当时,该机正从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机场起飞,执行到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的U6-178航班。飞机在离地后稍作爬升便开始损失高度,最终迫降在跑道尽头的一大片玉米地里。

玉米地中的A321(图/@JACDEC)

U6-178航班飞行轨迹(图/Flightradar24)

从现场航拍视频和照片中能够看到,客机应当是以机腹着陆的姿势接地,接地后越过一条水沟,滑行数百米即完全停止;机身主体结构完好,两侧发动机短舱破裂;充气滑梯启用,乘客从两侧舱门逃生。

右侧发动机短舱被撕裂 (图/@JACDEC)

乘客通过登机门充气滑梯逃生

机上226名乘客和7名机组成员奇迹般地全部生还,仅有少数人员受轻伤,可谓不幸中之大幸。飞机在迫降过程中没有起火爆炸,为全体人员安全逃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奇迹迫降

根据初步调查,飞机是在起飞阶段与一群海鸥相撞,进而双发失效的。

在一段由乘客手机拍摄的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海鸥群是在飞机超过抬轮速度VR、正在离地的过程中撞击飞机的,在海鸥群经过后视频拍摄的右侧发动机声音明显“粗重”了很多。

实际上,根据飞行员描述,海鸥群在数秒钟前损坏了左侧发动机,这让刚刚起飞的178航班瞬间陷入了绝境。

根据波音公司的统计数据,起飞和初始爬升阶段发生的致命事故发生率占所有致命事故的20%,机上人员死亡数更是占总数的30%,而178航班正好处于这两个阶段。

各飞行阶段的致命事故与死亡人数(图/Boeing)

国外曾经有飞行员模拟过A320在起飞爬升到2500英尺时双发失效,最终飞机在对准跑道前就撞击了地面。

178航班爬升的最大高度,不会超过1000英尺。

处理事故,尤其是双发动机同时失效的事故,飞行员需要足够的高度,有高度就有滑翔距离和滑翔时间,就能尝试重启发动机或者选择迫降场地。加航143航班事故——著名的“吉米利滑翔机”——就是在高空双发熄火,飞行员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处理。

对乌拉尔航空178航班的机组而言,这个时间几乎为0。

甚至不够翻阅快速检查单QRH。

也许是幸运女神眷顾,茹科夫斯基机场的跑道尽头不是绝壁,不是大海,也不是树林,而是一片松软的玉米地,地势平坦——这可以说是全机幸存的重要因素。

不过178航班机组几乎本能反应的正确决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段视频如实记录了客机从下降到落地的全过程:

机舱外发动机不正常地尖啸喘振,机舱内的乘客似乎还没意识到大难将至。

飞行员保持机翼构型,确保飞机不失速,同时努力稳定机身,减小垂直速度。

飞行员没有放下起落架,选择机腹着陆,因为普通地面支持不住近乎满员的A321,起落架在接地后必然陷入松软地面,进而因巨大阻力折断。

刚刚起飞的满员客机,携带有太多航空燃油,如果油箱被折断的起落架刺破,全机将化作一团爆燃的火球。

在接地前几秒,能看到飞行员努力抬高机头,这是因为A321客机在不放起落架时的擦尾角度是9.7°,由发动机短舱和机尾同时接地,飞机不容易颠覆。

空客客机的擦尾角度(图/Airbus)

一切都是细节。

178航班的机组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好。

因此这架A321客机在接地6秒后就完全停稳,没有爆炸,没有起火,没有人遇难,甚至连玉米地都没有被严重污染。

这不就是俄罗斯的“萨利机长”吗?

是,但也不是。

“萨利机长”

2016年,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萨利机长》震撼全球。影片的背景正是发生在2009年的全美航空1549航班事故。

萨利机长海报(图/华纳兄弟)

在1549航班事故中,机长萨伦伯格在起飞后同样遭遇鸟群,双发熄火。

重启发动机不行,返回机场不行,转飞其他机场也不行。

“We're gonna be in the Hudson.”(“我们要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一次完美的水上迫降,全机人员得以生还。

但这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民航机水上迫降,甚至不是唯一完美的一次。论经验,前苏联飞行员有话说。

1963年8月21日,苏联民航СССР- 45021号图124型喷气式客机从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起飞,搭载45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前往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驾驶舱成员有机长莫斯托沃伊、副驾驶切切涅夫、随机工程师斯米尔诺夫、领航员察廖夫、无线电操作员巴雷明。

这是一个优秀的机组:机长莫斯托沃伊年轻有为,25岁时就晋升为民航机长,事故发生那年还不到30岁;副驾驶切切涅夫34岁,曾在部队服役,有不可多得的水上飞机驾驶经验。

机组合影,左起斯米尔诺夫、察廖夫、巴雷明、莫斯托沃伊、切切涅夫(图/airdisaster.ru)

飞机起飞后,随机工程师斯米尔诺夫发现前起落架被卡在了中间位置,无法收回也无法完全放下。机组随即展开故障排除工作,并向地面汇报。由于当天塔林机场被大雾笼罩,空管随即引导45021号机飞向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普尔科沃机场迫降。

为避免机内燃油在迫降时被引燃,飞机必须尽可能多地消耗燃油,同时给地面充足时间对跑道喷洒防火泡沫。因此,从11:00开始,45021号机开始在列宁格勒上空500米的高度低空盘旋,根据仪表显示,飞机能飞到12:30。机场也迅速动员了起来,消防车救护车到位,由于防火泡沫不够,跑道上还铺设了大量沙土。为了让着陆时前起落架所受载荷尽可能小,所有的大件行李都被搬到了机尾。

与此同时,机组成员也在千方百计排除故障,为迫降做准备:斯米尔诺夫甚至切开了驾驶舱地板,与领航员察廖夫一起用棍子捅前起落架,希望它能完全放下,但起落架依然卡死。

12时10分,当图124客机飞行到第八圈,仪表显示还有约20分钟油量的时候,左侧发动机熄火了。

油料表读数有误,飞机燃油即将耗尽!此时45021号机距离机场还有21千米。

机组迅速按地面指示转向,穿过人口密集的列宁格勒市区直飞机场。

但是,就在客机飞行到斯莫尼尔宫上空时,右侧发动机也熄火了。

这也许是莫斯托沃伊机长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刻,当时飞机高度已经不足300米,两台发动机全部停车,下面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

“绝不能伤害到地面上人!”

抱着这样的信念,莫斯托沃伊机长毅然将航向对准了流淌在列宁格勒市中心的涅瓦河,并将最后的控制权交给了有丰富水上飞机驾驶经验的副驾驶切切涅夫。

在切切涅夫手中,客机以4米高度掠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桥。

然后,在失去全部动力14秒后,在路过的列宁格勒市民惊异的目光中,苏联民航45021号图124客机以机首向上、机身平衡的完美的角度,在涅瓦河面迫降成功。

全机45名乘客,7名机组人员全部幸存——甚至没有怎么受伤,也没有伤及地面无辜群众。

资料图来源:GuidetoPetersburg.com

资料图来源:Fleetphoto.ru

这是苏联民航史的传奇,也是世界民航史的传奇。

与萨利机长的“哈德逊河奇迹”相比,45021机组的水面迫降时间更早,双发失效高度更低,情况更危急,而结局都是一样精彩的全机生还。

一直以来,俄罗斯飞行员给人的印象并不是那么好:盲目蛮干,恶劣天气强行着陆起飞,甚至醉酒驾驶、让熊孩子进驾驶舱开飞机……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确实有一批出类拔萃的民航飞行员,他们技艺精湛,舍生忘死,总是把旅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美国电影中的“萨利机长”那样,值得后辈飞行员学习,值得所有航空爱好者尊敬。

至于涅瓦河奇迹被称为“苏联的萨利机长”,而不是称萨利机长为“美国的莫斯托沃伊/切切涅夫”,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