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圣经》都未必看完了的洪秀全利用上帝的名义,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
起义军如此声势浩大,基督教里上帝的救世主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那个人地矛盾极为紧张的年代,贫民当然是希望能有个救世主,能靠着神仙皇帝解决自己生计问题的。
而在伊斯兰世界,也有一个做法类似的武装大起义,它就是1881年爆发的苏丹马赫迪起义。这场非洲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声势不输于太平天国,与日不落帝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战,连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发起人戈登都死于他们之手,两场起义在这个角度竟有了神奇的历史勾连。
那么,马赫迪起义是如何利用伊斯兰教成功起义的呢?
被继续压迫还是选择“苏丹洪秀全”
苏丹这个国家曾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凭借尼罗河上游水源地带来的自然资源,有过很长的发展期。
非洲并不止埃及有金字塔
尼罗河更上游的苏丹也有(即努比亚金字塔)
造型和埃及金字塔也有较大区别
(苏丹北部位于Jebel Barkal的金字塔群)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但埃及1821年对苏丹的征服改变了这一切:战争造成了苏丹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而埃及在征服后就开始疯狂掳掠大批苏丹精壮黑人为奴隶。据统计,仅1839年就有20万苏丹人被掠走。
此时的埃及正在阿里治下
向着工业化和区域小霸主迈进
此时的奥斯曼虽然名义上仍是埃及宗主国
实际上也是一条漏风的破船,更大的破船▼
劳动力人口的急剧减少以及埃及对苏丹资源的掠夺,使得社会民众极度贫困。劫掠之余,埃及统治者还强行征收各种名目的重税,有时还要重复缴纳,不交就实行连坐,苏丹人在埃及统治下完全是二等公民。而他们只要稍有反抗,血腥的镇压和报复立刻就会降临。
但是在埃及人看来,阿里是近代的伟大统治者
但阿里的改革方向虽然是工业化
同时但却需要掠夺大量的奴隶雇佣兵
其政权本质上不是基于民族的,注定难以成功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然而在西方军事科技不断创造新记录的19世纪,埃及的好日子也没有过多久。19世纪70年代开始,名义上仍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被日不落帝国英国渗透,80年代初最终被英国占领。
1882年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图
拿下这里就拿下了整个“埃及帝国”
在英国人的技术碾压下,埃及还是太过脆弱
(图片来自wikipedia)▼
可惜苏丹却没有因此获得解放,英国殖民者并不是救世主,而是新的奴隶主。他们与埃及原统治者一起在苏丹不断施压,苏丹的反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
英国人对埃及和苏丹的统治也沿用老办法
尽量降低军队中英国人的比例
基本是靠当地人统治当地人
(英国人统治下,在埃及的的苏丹士兵)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位苏丹人民领袖原名叫穆罕默德·艾哈迈德,童年时期过着贫苦而漂泊不定的生活。据说他从小就立志要改变苏丹的民族命运,在幼年时就通过拒绝吃殖民政府提供的面包进行反抗。
至于为什么在起义中举起神权的大旗,大约与他幼年时的经历有关。当他的伊斯兰师父在举行割礼时,排场豪华、用女奴起舞奏乐,让他意识到了信仰堕落让曾经有自保之力的苏丹成为了一盘散沙。而重塑信仰,将会成为起义成功的重要抓手。
位于苏丹喀土穆的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陵(重建)
有着巨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1871年,艾哈迈德定居在距离首都以南150里的阿巴岛,开始了宣传伊斯兰教的事业。他主张复兴传统的伊斯兰精神,恢复古兰经的权威,并谴责外国殖民势力,号召人们团结起来。
信仰虽然古老,在殖民统治面前却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他的登高一呼迅速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并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当1881年埃及遭受英国入侵之际,艾哈迈德看到了机会,立刻宣布自己是真主安拉派来拯救大众的马赫迪,这自然被深受奴役和剥削的广大苏丹人民所接受,由此起义便正式爆发。
喀土穆出事,对于英国、埃及统治者是个危险的信号
在埃及开罗和苏丹喀土穆之间,是广阔的荒漠
喀土穆失守意味着苏丹失守
而穿越荒漠镇压是很困难的▼
马赫迪大战两座大山
马赫迪(阿拉伯语:مهدي Mahdī),在阿拉伯世界是极有号召力的名称。在伊斯兰教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圣训》中,先知穆罕默德曾多次提到这个名字,说他是世界末日来临前会奉真主之命降临人间的大导师,会根据教法治理人间7年,开创伊斯兰教的新纪元。
换言之,这就是伊斯兰信仰世界中的救世主。
苏丹和埃及的主要宗教都是伊斯兰教
对于在中东利益重大的英国来说
如果这种宗教号召的反抗蔓延开来将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法国人肯定也要乘虚而入▼
在当年穷困已极的苏丹举起这样一面大旗,自然会得到贫民的支持,化身马赫迪的艾哈迈德也就由此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袖。
不过一开始,除了埃及扶持的苏丹傀儡政府,还没人有注意到马赫迪的存在。毕竟这样的起义在苏丹是很频繁的,大多能够轻易地镇压。所以苏丹总督只派了两个连一共200多人的队伍前往捉拿马赫迪。
但这支政府军没有想到他们这次面对的对手可不一样。马赫迪立刻组织起包括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在内的300多人,拿起长矛、棍棒等冷兵器,设下了诡秘的埋伏圈。经过一场恶战,200多人的正规军没有打过这群泥腿子,被打死一半多。
万事开头难,能打响这样的头炮,马赫迪此后的发展便顺风顺水,前来投奔他的贫民也不断增多。傀儡政府又接连派出好几拨千人大军前往镇压,但马赫迪总是技高一筹,打败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队伍规模也越来越大。
1882年时,这支义军已经发展为15万人,并占领了全国第二大城市欧拜伊德。
距离喀土穆还有一段距离
敌军从喀土穆来袭在当时的条件算劳师远征了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当英国完全取代埃及在苏丹的统治后,也意图镇压马赫迪起义以稳定殖民秩序。于是,英国当局派出一万多人由希克斯率领的远征军前往剿灭起义军。这支远征军配备当时先进的后膛枪、十四门大炮、六挺诺顿菲尔特机枪、5千匹骆驼,战斗力十分强悍。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左)与希克斯(右)
(图片来自wikipedia)▼
然而,在擅长打游击战的马赫迪起义军面前,正规军的战斗力完全发挥不出作用。起义军使用了焦土战术,在村庄中不留任何饮食,让英军疲敝交加,还不断受到偷袭。加上非洲天气炎热,远征军根本无心恋战,士气降到了谷底。
环境恶劣加上基础设施匮乏
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补给
一支热兵器部队会比冷兵器部队脆弱得多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此时马赫迪果断出击,率领4万多名拿着冷兵器的“精锐”武装猛攻英国远征军,最终击毙其头目希克斯,取得了阶段性大胜。
马赫迪军胜利的消息迅速在北非和西亚地区传扬开来,大大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人也是没想到,埃及正规军都被轻松击败了,一支草莽却死死阻挡着他们扩大北非利益的脚步。
最终,英国人想出了“分而治之”的办法,意图将苏丹先从埃及完全分离出去,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重新组织力量进攻马赫迪了。以镇压太平天国而闻名的洋枪队戈登就是这个时候被派到苏丹的。
看来在英国人眼中,这就是一场苏丹版”天平天国“
所以又把戈登派来了
(身着埃及制服的的戈登 图片来自:Wikipedia)▼
踌躇满志的戈登来到苏丹,软硬兼施,意图用高官厚禄收买马赫迪。但马赫迪并不买账,抓住英国殖民者立足未稳之际,迅速组织起几万大军,并号召人民一起推翻英国殖民者。1885年,马赫迪军占领了苏丹首都喀士穆,一名起义军的长矛刺进了戈登的胸膛,非洲的太平天国击毙了中国太平天国的死敌。
“戈登之死”
(图片来自:Wikipedia@JLG Ferris)▼
1885年9月,马赫迪国家也正式成立。
仅仅维持了13年就被推翻
然而从1885年建立到1898年被英国最终镇压,马赫迪国仅仅存在了13年。新政权迅速变质是其主因。
新国家建立后规定国家有权处理逃亡者和卖国者的土地,本应分给人民,但起义军领袖及其亲属却凭借关系完全占有了这些土地。以反殖民战争为借口,他们还向人民征收繁重的捐税,建造豪华的宫殿。
由Mahdist控制的领土的极限范围
(用虚线包围的区域; 1891年)
(图片来自:Wikipedia)▼
马赫迪死后上任的阿卜杜拉已经完全是一个皇帝了,三宫六院,深居简出,生活十分奢靡。政权内讧也不断,马赫迪的亲戚沙里夫和阿卜杜拉争权,结果爆发冲突,死伤数万人。由于忙于内斗,他们甚至还拒绝了强大的埃塞尔比亚与其联盟的建议。
拒绝联合埃塞俄比亚是个巨大的错误
埃塞几乎是20世纪初非洲唯一有能力独立的国家▼
另外,英国也在暗自加紧对马赫迪国的反攻。
马赫迪国的建立,在英国的殖民地国家中引起了示范效应,殖民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对英国的北非利益构成了巨大挑战。英国殖民当局逐渐觉得马赫迪国的存在是如芒在背,必须尽早铲除。
此外,苏丹的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这里不仅影响着英国殖民非洲的进程,还控制着尼罗河水源和非洲商道,对维护埃及稳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稳固对埃及的控制后,英国派出几万装备重武器的军队前往镇压马赫迪国。而新国家领导人也已经不是当年游击素养出众的马赫迪了,经常以落后武装正面迎击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贻误了很多战机。
阿特巴拉战役
英埃联手还是把苏丹收入囊中
(图片来自:Wikipedia)▼
苏丹人民对腐朽的领导者也没有了服从的热情,觉得被殖民也未必就会更差。所以,1898年4月,马赫迪国最终被英国镇压,大多数领导人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
一场轰轰烈烈的非洲大起义,就这样在内外部因素的撕扯下,变成了苏丹历史上如流星般划过的短暂历史,只待后人的评说。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