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低碳发展6大任务10大行动 光伏农业迎重磅利好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方案指出6大任务,10大行动。

6大任务如下:

1、种植业节能减排。

2、畜牧业减排降碳

3、渔业减排增汇。

4、农田固碳扩容。

5、农机节能减排。

6、可再生能源替代。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用能模式,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取暖炊事、农业生产加工等用能侧可再生能源替代,强化能效提升。

10大大行动:

1、稻田甲烷减排行动。

2、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3、畜禽低碳减排行动。

4、渔业减排增汇行动。在近海及滩涂等主要渔业水域,开展多营养层级立体生态养殖,提升贝类藻类固碳能力,增加渔业碳汇。在沿海地区继续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实现渔业生物固碳。

5、农机绿色节能行动。

6、农田碳汇提升行动。

7、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8、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以清洁低碳转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推进沼气集中供气供热、发电上网,及生物天然气车用或并入燃气管网等应用,替代化石能源。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热解炭气联产等技术,配套清洁炉具和生物质锅炉,助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太阳房,利用农业设施棚顶、鱼塘等发展光伏农业。

9、科技创新支撑行动。系统梳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重大科技需求,加大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力度。

10、监测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监测指标、关键参数、核算方法。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级力量,优化不同区域稻田、农用地、养殖场等监测点位设置,推动构建科学布局、分级负责的监测评价体系,开展甲烷、氧化亚氮排放和农田、渔业固碳等定位监测。做好农村可再生能源等监测调查,开展常态化的统计分析。创新监测方式和手段,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此事进行了重点报道。业内专家表示:这是我国第一个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减排固碳相结合的重大政策文件。该方案的实施,为我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供了系统性实施路径。

统计显示,我国农业农村温室气体综合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左右,实现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推动农村能源低碳转型,对于落实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农村能源是农业农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能源保障,其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依托能源效率提升与低碳能源替代两个路径,需要从供给侧和用户侧两个角度去落实实施。近年来,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解决农村地区清洁用气、供暖、用电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大力推进沼气生物天然气、秸秆清洁供暖供热、热解燃气、炭基功能性材料等高值化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把可再生能源产业培育成农村产业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将给我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能源结构带来重大变化,为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多赢:一是为我国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化;二是减少农村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村地区低碳化发展;三是促进就业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共同富裕和美丽乡村做出贡献。

当前农村进入了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农村能源建设肩负的任务已不只是单一的农村用能问题,而是在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综合利用农作物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担负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我国农村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能源资源禀赋、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不同,生活习惯和住宅类型不尽相同。如何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不同的能源技术,是农村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

从节能降碳这个角度,现在农村有一部分还在用散煤取暖,发展一些洁净的新能源替代散煤正当时,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把生物质能利用起来。例如,要充分发挥沼气在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方面的重要功能,盘活改造现有户用沼气设施和中小型沼气工程,推动解决城乡环境卫生问题,为农村居民炊事和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提供绿色燃气,为农业农村减排做出贡献。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次投入和设备后期维护费用以外,后期能源的使用是免费的。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采用“太阳能+”方式,协同光伏、空气能、生物质能、跨季节储能等清洁能源,协同电能及天然气,形成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联供系统,可以实现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全年供应热水和电力。

此外,光伏农业的应用推广也是重要一环。光伏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一地多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在农业经营设施(或单元)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合理嫁接光伏的经营模式。在光伏电站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预留给农业种植、养殖所必需的空间,确保在光伏电站正常发电的同时,满足植物、动物的生理需求,达到农光互补的效果和效益,实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模式集成与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用双碳战略思想、现代能源技术,引领农村低碳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储能技术和能源综合管理模式,实现区域绿色能源的充分可持续供给,达成区域内碳零排放目标。同时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区域能源综合控制中心和服务平台,横向实现“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之间和纵向实现“源、网、荷、储”能源多供给环节之间的协同以及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多种能源互联互济、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的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