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相|ofo死于veto right?
12月的北京已经有一些深冬的味道了,淋漓的寒风一阵又一阵的冲刷着行人的脸庞。
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互联网中心有许多人排起了长队,脸上都不时的表露出了一丝焦虑和彷徨...这些人都是来找位于大厦5层的ofo北京总部办理押金退还的。他们当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也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整个大厦楼底的广场都挤满了人。据澎湃新闻报道,截至12月18日22:02,ofo的在线排队退押金人数已达1013万人。若以每位用户99元押金计算,待退押金至少10亿元!
对于ofo来说还有一个更窘迫的消息,12月20日,戴威被海淀区人民法院要求“限制消费”,且被列上了“老赖”名单。据悉,法院要求ofo公司及戴威个人不得乘坐飞机、火车软卧等,不得在星级宾馆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
至此,“将会和Google一样改变世界”的ofo和踌躇满志的戴威的失败已成定局。谁是ofo悲剧的制造者?戴维的固执和错误、管理的失控、单车模式的缺陷,似乎都不足以解释。
12月20日晚间,马化腾,作为共享单车赛道的局中人,在朋友圈指认了造成ofo此刻困难局面的罪魁祸首——veto right(一票否决权)。分析称,马化腾可能指的是ofo董事会中,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的问题。OFO是由于内耗错过了最佳并购时机,根本原因在于一票否决权者的争权夺利。
欢聚时代董事长兼CEO李学凌也在其朋友圈发出了相同的观点,称ofo真正的死因在于“一票否决权”。他解释称,目前,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5个一票否决权,啥事都通不过。很多创业公司不太注意法律的设定,留下很多的法律漏洞,这样的情况下对公司来讲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李学凌表示。
不容否认,共享单车是有史以来崛起速度最快的互联网赛道,同时,它拥有有史以来最盘根错节的股东关系。
据悉,在ofo董事会中,最初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是戴威、滴滴、经纬、朱啸虎,不过,朱啸虎在2017年12月初退出了。当时,有媒体称,朱啸虎将ofo的股份出售给了阿里和滴滴;其中,阿里持有多数股权,包括朱啸虎拥有的ofo董事会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滴滴只持有小部分股权。
今年3月,有媒体援引投资人消息称,朱啸虎退出ofo后,在ofo董事会中,管理团队有五个席位(戴威行使全部投票权),滴滴两席,阿里一席,经纬一席;而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就变成了戴威、滴滴、阿里和经纬。但阿里方面随后否认持有“一票否决权”。
梳理ofo从成立、起飞、坠落的路径,回顾ofo历次重大关头的抉择:与摩拜合并、被滴滴收购、由阿里接管,这三个关键时刻的否决,最有可能导致ofo今天的全线溃败。
合并流产:
戴威一票否决,背后阿里支持
影响ofo命运走向的第一个关键时刻,是2017年的第四季度。
2017年10月开始,摩拜与ofo双方正式对坐于谈判桌面前。根本原因在于投资人对烧钱现状的不满。
彼时摩拜的第一大股东为腾讯,ofo的第一大股东为滴滴,双方率先达成默契。在合并方案中,合并后的公司将设立联席CEO制度,由摩拜CEO王晓峰和ofo创始人戴威分别担任,董事长任命权归属滴滴。
对滴滴和腾讯来说,这样的结果近乎完美。滴滴手中握有人事任免权,可攻可守,即便与创始团队交恶,也具备自建单车团队的能力;而对体量更大的腾讯来说,无疑是最大赢家。在双方残酷的博弈之后,最终的执行者不论是滴滴还是摩拜,自己都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而有了赢家,自然有人要在这场可能的合并中低头认输——戴威将丧失控制权,阿里将彻底与单车赛道第一梯队无缘。
变数亦出现在戴威与阿里身上。
在虎嗅今年六月的报道《小黄车快黄了》中,在11月的某个周末,戴威赶走了滴滴派驻的原高级副总裁付强、原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原滴滴财务总监Leslie Liu,并删除了他们的内网权限与公司邮箱。
据当时ofo内部人士透露,戴威之所以敢于直接将滴滴高管赶走,实际上是得到了阿里的关键承诺。而《财新》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阿里、蚂蚁金服将立即注资ofo,缓解后者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最终,合并谈判只进行了一月有余,(11月中旬)合并之说正式破产,戴威行使了自己的一票否决权。与此同时,ofo与其最大股东滴滴的矛盾公开化。撮合合并失败后,朱啸虎选择退出。在此后的媒体采访中,朱啸虎都拒绝回答与ofo有关的任何问题。
融资失败:
滴滴否决阿里系投资
对单车企业来说,冬天绝对是噩梦,单量锐减的直接后果是收入的断崖式下跌。
摩拜选择了“不开年会,全员没有年终奖”的方式节流,而原本可用于驰援ofo的新一轮10亿元融资,并没有到账。
早在2017年12月,阿里和蚂蚁金服决定出手投资ofo,资金用途双方协商一致——用于回购主张合并的老股东的股份。而这个“主张合并的老股东”就是滴滴。
程维非常清楚,一旦在投资协议上签字,就意味着将被ofo的创始团队踢出局。滴滴无法坐以待毙。据虎嗅获得的消息显示,或许是滴滴与ofo此前曾签署过股份反稀释协议,也或许是滴滴联合其他股东杯葛,总之,阿里的这笔投资迟迟未能进账。
同时,滴滴宣布在线下重新投放小蓝单车,并与运营小蓝单车的天津鹿鼎科技达成协议,小蓝单车用户支付的押金和充值余额可转换成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这个举动相比起实际意义,更像是一种肌肉展示和与ofo划清界限的宣告。
至此,ofo的现金流进一步吃紧。
阿里否决滴滴收购ofo
今年4月,虎嗅的报道《滴滴无朋友》中,滴滴高层已经开始推进收购ofo的谈判,最快可于6月官宣。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显示,8月,滴滴与ofo一度已经谈拢,只差最后签字。最终是阿里系与滴滴未能达成一致。
原因在于,尽管阿里仍然是滴滴的股东,但在公司治理与决策层面已经不具备话语权。让滴滴吞下ofo就意味着让前者独占了一线城市的单车投放份额和用户行为数据。这显然对阿里的线下单车布局不利。
收购方案未能达成,滴滴先后两次发生了司机强奸杀害女乘客的重大安全事故。滴滴不得不面对由此衍生的政策收紧、单量下滑、收入减少,在客观上,ofo彻底失去获得滴滴收购的机会。
而对于究竟是哪一次的否决真正导致了ofo此刻的局面,欢聚时代董事长兼CEO李学凌解读出了另一个版本:
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啥事都通不过。很多创业公司不太注意法律的设定,留下了很多的法律漏洞,这样的情况下对公司来讲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
在12月19日发布的内部信中,戴威也坦言,“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言辞中不乏惋惜和无奈,他称:“这几天都经历着巨大的煎熬和压力”,不过,戴威表示,仍在痛苦和绝望中坚持着。
- END -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行业信息和研究经验,已尽力务求客观、独立和准确,但无法保证所引述的公开新闻资料精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刊载的信息或表述的观点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金财富对任何依据订阅号内容所做出的决策,不承担任何责任。本订阅号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