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来到东莞寻找新机遇。李树洪便是其中之一。去年年底,这位在香港电商行业打拼十余年的创业者,将事业拓展至东莞,在松山湖与搭档联合创办东莞恒峰引擎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双城”生活。
在这个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像李树洪这样的香港创业者正成为连接两地资源的重要纽带。他们带着国际化的视野来到东莞,又将“东莞制造”带向世界舞台,折射出两地产业优势互补的无限可能。本期《香港人在东莞》将跟随这位创业者的脚步,探寻香港人在东莞的创业密码,以及大湾区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凤凰网广东东莞:电商行业竞争激烈,各地都在积极布局。作为从业者,您认为东莞在发展电商产业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最终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决定将公司落户在这里?
李树洪:我去年在东莞松山湖创办了电商公司,主要做跨境电商业务,公司目前专注于跨境电商和人工智能相关业务,致力于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并探索AI技术在电商中的应用,包括智能营销策略、自动化运营管理等。我在香港的公司同样是专注电商行业,包含跨境电商、网络营销和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在东莞创业,最初的契机是因为我父亲是东莞人,此外,东莞是制造业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在交通、供应链、物流、创业成本等各方面都有强大的优势。在香港也曾接触到很多来自东莞的客户,同时也有很多需要我们的货物来源于东莞,这首先体现了东莞制造业的强大;更重要的,也给了我另一个思考的角度——东莞有这么多这类型的厂家,那他们是不是同样需要我去为他们打开国际市场呢?在东莞创立公司的想法就此确立。而选择落地松山湖,除地理区位优势外,主要是看中它在科技科研创新板块的优势,以及在科技创业板块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
凤凰网广东东莞:能否具体分享一下,松山湖是如何助力您的企业落地发展的?比如在行政审批、人才引进、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了哪些实质性的支持?
李树洪:我的公司在去年年底正式创立,从筹备到正式落地,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给了很大支持。虽然我的父亲祖籍是东莞,但其实我对东莞并不熟悉,在政务流程上更甚。通过已在松山湖成功创业的朋友介绍,我接触到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从公司注册、办公场地到人才招聘等方面,他们都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只需在创业之初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基础材料,就可以省去在各政务中心、部门或是莞港两地奔波交涉的过程,这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我的公司在人工智能这方面有相关布局,松山湖还提供了相应的创业补贴。
凤凰网广东东莞:作为同时管理莞港两地团队的创业者,您观察到两地员工在工作理念和执行方式上有哪些显著差异?在团队融合过程中,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发挥两地的互补优势?
李树洪:就电商行业而言,香港因为它的国际定位和历史地位,有一定的优势;而东莞的优势在于它的供应链完整、物流体系便捷和项目成本低总而言之,两地各有优势。另外,香港的公司更注重品牌IP的打造,而东莞则更注重产品本身,我认为应该可以将两地的优势结合,而我也正在致力于做这件事,让产品品牌化,为其增加附加值。
在团队上,相较而言,香港同事整个办事流程会更完善、更有效率,而东莞同事则有一项我非常注重——更有团队精神。工作过程中,效率很重要,但项目是需要团队共同完成的,团队协作也同样重要。我正在计划策划更多两地团队的联谊活动,加深交流,不仅是工作上的沟通,同样可以成为朋友。
凤凰网广东东莞:来莞一年,您能否从香港人的视角,分享一下对这座城市生活配套的真实体验?比如在居住环境、交通出行、饮食文化、消费购物等方面,有哪些让您惊喜的发现,又有哪些期待改善的地方?
李树洪:相对比两地的生活节奏,我反而会更喜欢东莞。基于文化影响,又或是生活习惯,香港人的生活节奏真的非常快,但在东莞我会感觉轻松,同样节奏也更灵活,工作安排也更简单。
在交通出行方面,香港的地铁网络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东莞的交通拥堵太严重,往往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交通通勤方面。除此以外,相较而言,我认为东莞是一个生活成本较低和便捷度高的城市,物价很亲民,品类齐全,外卖快递覆盖度广且快,这些都深得我心。
说到吃什么、玩什么,因为我到东莞的时间短,真的有点“考起我”。但东莞烧鹅的美誉远扬,我很喜欢,还有肠粉、茶点等都非常美味精致,也希望有更多的东莞本地人能给我更多的“美食指引”。
凤凰网广东东莞:近年,东莞持续开展莞港两地交流活动,如过去两年,都在东莞市民政务服务中心广场举行了“正!香港嘉年华”。您觉得这类活动在促进两地民众相互理解方面发挥了哪些独特作用?
李树洪:我认为是有帮助的,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两地市民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事实上,两地市民对彼此的认识大多都停留在新闻、社交平台等层面,还是比较表面的,但是有这些交流活动,他们实地体验,就能够给予他们“原来他们是这样的,跟我想象的不一样”这样的感受。作为在莞港人,我也希望有更多的途径来知道东莞的本地资讯,如展会、休闲文旅活动等,让我们可以参与其中,更好地体验当地文化。
撰文:麦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