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谭红俊】
淄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西汉时期称之为般阳,后演变为淄川。淄川盛产陶瓷与琉璃。淄川的历史名人不少,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末年,姓公皙,名哀,字季次,又字季沈。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郳伯”。《淄川县志》载:“孔门七二贤,般阳得郳伯一贤焉。”
后有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山东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
蒲松龄先生所著《聊斋志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尊敬的一位长者,与我的年龄相差将近半个世纪。乃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先生,先生一生创作聊斋相关的艺术品无数,据我所知先生的聊斋作品中有《狐谐鬼唱入聊斋》、《十二花神》等等诸多作品反应的都是与聊斋相关。
今年八十岁的阎先公大师,自2021年5月份开始在家重读聊斋,将《聊斋志异》中的491个故事重读,甄选出85个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先后创作出了85个瓷盘,画面之震撼,内容之精美,当属传世之珍品。
而这期间,我有幸见到了大师的创作画面,记忆犹新的乃是大师在创作《乔女》这个作品时,先生与我探讨将近一个小时,先生说他在甄选故事中,同样也被乔女的故事所感染。世人皆愚,擅以貌取人,故而《聊斋》里的妖魔精怪便化作美貌男女游戏人间,反倒是人心的贪婪常常令人顿足扼腕。但是见惯了《聊斋》中的魑魅魍魉,蒲松龄先生笔锋一转写下了一位貌陋无颜却有赤子之心的乔女。文末蒲公叹道:“知己之感,许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视之矣。”这是我听到对乔女最美好的赞美,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家喻户晓,乔女的“德”超越了性别、容貌、财富等一切外在的因素,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士为知己当如是也!
然,在我的心目中,先生的品德也如乔女一般,先生的豪爽、开朗无一不时刻影响着晚辈的心境,先生的大度与社会责任感,更是吾辈之楷模。先生捐献博物馆,先生疫情捐款,无一不是给吾等晚辈做出榜样。
先生常常创作红色题材艺术品,常以此来警醒世人,先生经常说艺术品不应只是在高雅殿堂中陈列,更应做到雅俗共赏。
此次先生历经4个月的时间,将85个瓷盘创作出来,付出之心血外人难以见得。附身画案前,手持数支画笔,不顾颜料的刺鼻味,全神贯注的将所有的精力全部付之于此,这背后自然也离不开先生的妻子贾世珍女士的精心照料,故而先生的传世佳作中也有一半的功劳属于我尊敬的伯母贾世珍女士。
先生成名甚久,但却不喜张扬。吾等晚辈却不敢深藏若虚,故而整理先生的简历公知与外,阎先公又名阎先恭,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阎先公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原淄川区美协主席,淄川文化馆馆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