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
常州GDP总量达5079.13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5.8%
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
这样的增速令人振奋。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在这样的格局中谋求发展,同时还要克服结构调整带来的难题,取得5.8%的增长,殊为不易。
“常州,从来都是在历经考验中发展壮大。”透过这个5.8%,也许能更好读懂其中的深意,对常州经济的现在和未来充满信心。
CHANGZHOU
质和量,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关键词。挑大梁,不仅得挑起增长和质量,还得拥有更能吃住劲的支撑力。“5.8%”里,是工业基本盘及含“新”量的持续攀升。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新能源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4700亿元、增长9.4%;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超过39.1万辆,增长突破42.3%;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产值实现超10%的增长,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度超100%。
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苏南模式
到“机器人总动员”的智能制造
常州紧盯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1028”现代产业体系
成为挑大梁的实力所在
今年年初,全省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常州召开,同时叩响了2025年常州市“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的对接鼓点。
作为工业强市,常州立破并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型储能、高阶智驾汽车,无人驾驶装备示范应用……这些带着强烈科技色彩的产业名词,以鲜活的时代表达融进厚重的产业基底,成为常州工业的新生力量。
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数实融合”为常州打开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共生共荣的新空间。今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发布了《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报告(2024)》,常州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得分为158.33,位列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值22.66。
用发展的眼光招引重大项目
以进击的姿态建设重大项目
纵有困难千万重
常州亦是乘风破万里
今年上半年,全市45个省重大实施项目完成投资201.4亿元,投资完成率64.5%;362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07.7亿元,投资完成率54.8%。这些投资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提升着常州创新链产业链的活力和韧性。
投资的高增长,伴随着结构的改善。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入选国家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国家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亮出了“新质常州”的新解法。其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亮眼。今年上半年,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票增长16%、高于全市工业开票增速超13个百分点。
盛夏时分,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中科朗恩斯新能源汽车视觉控制系统项目现场热气腾腾,员工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保障下,项目建设跑出了竣工“加速度”,今年9月投产后,一期项目将形成年产车辆视觉产品2980万件的产能。
重大项目建设等不起,常州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推动理想三期、比亚迪二期、江苏时代超级拉线动力电池、睿恩新能源电芯、国能二期、中车风电传动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产;加速华能金坛二期、中创新航四期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创下“上半年省重大新建项目开工27个,开工率93.1%、全省第1的佳绩。”
挖掘项目存量,拓展项目增量,常州同时发力,寻求提质的新路径: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库,支持重大项目开展绿电交易合作;支持企业投资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推广微电网、多能互补、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入库市重大项目135个,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27个。
以“数”观势。从2023年的10116.4亿元GDP到2024年的10813.6亿元,常州的GDP增长速度让人惊叹。
强者恒强。今年上半年“5.8%”增长的背后,彰显的是常州在产品、集群、平台三个维度涌动的创新活力。
平均每一秒,常州“灯塔工厂”——江苏时代生产线上就有一块动力电池下线,这块电池不仅能装在奔驰、宝马新能源汽车上,还能装在国产大型客机C919上。
在以常州整车基地为半径的长三角区域,常州产的这块动力电池能够实现3小时之内的邻里链上配套。
平均每40秒钟,常州的理想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上,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相形于跳动的数字,持续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标注出常州政企双向奔赴的创新意志力。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是常州市近年来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围绕“工业母机的高性能制造基础理论”重大科学问题,实验室在工业母机工艺适应性、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精度稳定性等领域攻坚克难,提升高性能工业母机研制技术和工业母机智能化技术。
今年7月,常州市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枢纽平台亮相。这是常州打造的首个产业链“协同中枢”和“发展引擎”。截至目前,智能微电网、机器人产业链枢纽平台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中。
这个“5.8%”增长
是在常州政企同心共振中实现的
👇👇👇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常州出台的创新政策从1.0版升级到2.0版,惠企资金“免申即享、快享直达”。截至7月31日,常州已下达创新扶持资金48166.28万元。
谋篇布局,路径明确,落子方能精准。传承“苏南模式”韧性的常州,如何在构建“1028”产业体系的同时,以“质”致远,在关键领域构建起足以穿透技术壁垒的产业灯塔,培育引领世界的创新巨头,都是常州面临的潜在命题。
承压前行,更见智慧担当。前不久,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吹响了服务全省挑大梁的号角。
常州化“势差”为动能
加速向“集群规模化”升级
向“智能网联化”演进
向“场景应用端”发力
要以新作为奋力书写好
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原标题:增长5.8%!常州经济,“新质”勃发
来源:常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