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BGM,《DERNIERE VALSE》 (最后的华尔兹) ,小野丽莎。
能拍出三部豆瓣评分9+的导演不多。
部部都是影坛经典的更少。
但朱塞佩·托纳多雷做到了。
他是意大利电影之神,是电影世界自由驰骋的大师。
也许你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
被许多影迷奉为经典的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就是出自他手。
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收获的赞誉太多,各种各样的解读也足够详尽。
今天滚君想给大家介绍这部让我在电影面前彻底缴械投降的挚爱作品:
《天堂电影院》。
1990年,托纳多雷凭借《天堂电影院》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国语片奖。
获奖时,他年仅34岁,只有两部电影的指导经验。
电影与人生
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
杨德昌说,电影让我们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
希区柯克说,电影就是将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以后的人生。
看电影,其实是在体验另一种人生。
你想体验一下从普通影迷蜕变成国际知名大导演的人生经历吗?
《天堂电影院》可以满足你。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一路开挂的“爽文”,它对逆袭的情节一笔带过,反而带着无限柔情去追忆当年还是普通影迷时的往事。
主人公多多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西西里。
西西里的人们疯狂地热爱着电影,每晚“天堂电影院”都人满为患,人们随着电影的情节或哭或笑,是辛劳一天后得到的最大奖赏。
唯一不幸的是,看了20多年电影,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吻戏。
神父会在每部影片播放前进行严格的审查,一看到接吻的镜头就摇铃铛示意放映员把这个镜头删掉。
多多经常躲起来,在神父审查时偷偷欣赏这些还未进行删减的电影。
在这样的氛围下,多多对电影十分热爱,甚至想学习电影放映技术。
他去跟镇上唯一的放映员艾佛特套近乎。
年少丧父的多多和中年无子的艾佛特阴差阳错地成为忘年之交。
得知多多想学习放映,艾佛特苦口婆心地劝阻多多,放映员这份工作教人像个孤单的奴隶。
并且这是一个没出息的行业,赚的钱很少,没有什么假期,一卷胶带看上几百遍,每天都是一个人在小房间里面对着机器。
多多反问,那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
艾佛特口是心非地笑了,“因为我是个笨蛋。听到满屋子人们谈笑嬉闹的声音,自己也跟着快乐,仿佛自己是制造快乐的人。”
后来,在一次胶片失火的事故中,艾佛特被火灼伤眼睛,双目失明。多多冒着生命危险把艾佛特救了出来。
旧的天堂电影院被烧毁,新的天堂电影院很快被建立。
这次,神父再没有权利删减影片,人们终于在电影院看到了吻戏。
多多成为了新的放映员,同时他也成为了艾佛特的眼睛,两个人经常一起在狭小的放映间讨论电影,讨论人生。
时光流逝,多多长大了,他开始自己拿着相机到处拍,在相机的镜头中,他看到此生看到的最漂亮的女孩埃琳娜。
在多多的苦苦追求下,他们相爱了。
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是巨大的社会地位差距,埃琳娜是银行家的女儿,而多多只是个穷小子。
他们的恋情遭到埃琳娜父母的强烈反对,甚至不惜搬出这个小镇。
从此两人失去了音信,多多也离开西西里去罗马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十年来,他从来没有回过家,一直埋头于电影工作,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导演。虽然身边并不缺少女人,却一直没有结婚。
直到艾佛特去世,多多才终于坐上回家的飞机。
三十年来多多未曾忘记的一切,都已经变了模样。
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满是沧桑,步履蹒跚。
天堂电影院也被拆了。
而多多负气不回家的心结也由一卷胶带被解开。
两个版本
《天堂电影院》有两处情节,极其动人,是可以载入影史的经典片段。
第一处是艾佛特为了让被赶出影院的人看上电影,通过反射,让电影画面穿过一堵堵墙,投影在广场的墙壁上。
光影在空间中流动的镜头,赋予电影梦幻的气质。
这个带有导演自传性质的电影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超现实的一面。
第二处是影片的结尾,多多收到了艾佛特留给他的遗物——一卷胶带。
他打开观看赫然发现,这卷胶带的内容是当年被剪掉的接吻画面的集锦。
想必大家也和我一样,看到这彻底泪目了吧。
艾佛特曾经承诺会把这些胶片留给他,没想到竟是时隔多年以这种形式。
多多三十年来紧闭的心扉在看到这卷胶带时终于打开,他独自在黑暗中又笑又哭。
要解释结尾这个的深意,就要先解释《天堂电影院》认知度较高的两个版本:一个是2小时的公映版,一个是3小时的导演剪辑版。
关于这两个版本孰优孰劣的讨论一直没有定论。
有人喜欢公映版,删去了三十后后多多与埃琳娜的邂逅的事,让故事停留在中年多多对梦幻的少年往事的唏嘘中。
有人喜欢导演剪辑版,把多多与埃琳娜的往事重新缕清,在多多对往事的遗憾中,再加上艾佛特欺骗他的遗憾,然后让一切在那卷胶带中释然。
结尾多多又哭又笑的心情,导演剪辑版其实解释得更好。
当年,多多和埃琳娜本来有机会在一起,但这个机会被艾佛特蓄意破坏了,这导致多多与埃琳娜在误以为对方要与自己分手后,就此失去联系。
艾佛特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他的人生理念是“每个人都只是在追逐一个星星。”
艾佛特时运不济,接连遇到战乱,没有机会上学,没有机会去看更广大的世界。
他把希望寄托在多多身上,希望多多能走出西西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于是他替多多舍弃了爱情。
如果埃琳娜和多多在一起了,多多只会在西西里成为一个平庸的中年人。
但剪断多多与埃琳娜的联系,剪断多多与西西里的联系,多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所以在送别多多的时候,艾佛特说:“不准回来,不准想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不准妥协,忘了我们。”
可以说是艾佛特的决绝和逼迫,让多多最终成为了知名导演。
三十年后,多多遇到埃琳娜,知晓了这个自己当作父亲一样的人竟亲手扼杀了自己的爱情,他惊、怨、痛。
但看到艾佛特留下的胶带,看到这些迟到的、少年时代最渴望的“美”,他终于理解了艾佛特,美好的事物,总是会有残缺的一面。
那些最爱的电影,都被剪去了接吻的画面。
那些最信任的朋友,也会撒谎和欺骗。
那些成功的事业,都弄丢来爱人。
正如艾佛特所说,“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
献给时代的挽歌
托纳多雷导演认为,《天堂电影院》是一个讣告,宣告传统的电影院和普通电影生产方式的终结。
三十年后,消失的不仅是天堂电影院,更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电影院不仅是看电影的地方,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很多人在这里产生了连接。
那时候,人们可以一个电影看上十几遍都不嫌烦。
看到感人的情节,人们传递手帕擦眼泪。
看到搞笑的情节,一起哈哈大笑,拍手称赞。
还有孩子们各种好玩的恶作剧。
男孩子第一次抽烟,是借着电影院黑黝黝的光。
做皮肉生意的女人,在这里寻找客户。
有人在电影院邂逅爱人,也有人在这里溘然长逝。
散场后,人们一边趁着星光往家走,一边讨论着电影中的情节。
这样一个人们可以进行亲密的互动,展现生活百态的公众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彻底消失了。
托纳多雷想记录的不仅仅是多多的往事,而是一代人的往事。
过去的一切,如此笨拙,费力气。
但也正因为来之不易,反而更懂珍惜。
所以那时候的爱人,才会成为多多心口永远的朱砂痣。
当年,多多追求埃琳娜受挫时,艾佛特给多多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卑微的士兵,爱上了公主,他想法设法接近公主,向她表明心意。
公主被他的深情打动,跟他说,“如果你能等我100天,且日日夜夜在阳台下守候,100天之后,我就是你的。”
士兵听了之后,开始在阳台下等候,风霜雨雪都没能阻止他,就这样过了10天,20天,50天……
等到第99天的时候,士兵却突然离开了。
多多一直不明白士兵为什么会在第99天离开。
后来,他想明白了,士兵是害怕最后一天公主拒绝他,那么他会心碎而亡,所以他选择离开。
不知道答案,这份爱就能永远持续下去。
离开换来的是永远的记得。
就像多多离开了西西里,但西西里对他的影响贯穿一生。
就像他离开了埃琳娜,但埃琳娜始终是他最爱的人。
对一个时代的感受也是如此,只有离它渐行渐远时,才能看出它的珍贵,而身处其中时,往往视若无睹。
我们差不多都在经历着多多所经历的事:成年之后离开家乡与父母,独自去大城市求学工作,求一个安身之所。
我们以为,我们会遇到更好的朋友,更好的爱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其实并没有。
反而是,得到的远不如失去的多。
那些无话不谈的亲密时光再也没有了;
那些异想天开的梦不会再做了;
那些爱过的人面容已经模糊;
那些珍爱的亲人一个个离开。
我们不得不承认,成长竟是一个愿望落空的过程。
甚至,年龄渐长,连不甘心的力气都没有了。“从开始哭着嫉妒,变成了笑着羡慕。”
时间带走了太多东西,最美好的都被留在过去。
比如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吻戏……
黄金时代结束了,每个人都很怀念它,却又不敢轻易提起它。
蟹黄堡 | 策划
蟹黄堡 | 撰文
小糖人 | 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