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茶从小作坊走向世界 非遗传人这波操作"游"点东西

春日的阳光洒在西部盖碗茶文化博览园,青瓦白墙间茶香袅袅。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临夏市艾米尔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世俊。

原标题:让盖碗茶文化走向世界——访临夏市艾米尔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世俊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春日的阳光洒在西部盖碗茶文化博览园,青瓦白墙间茶香袅袅。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临夏市艾米尔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世俊。十多年前,他在城乡接合部的小作坊里开启盖碗茶创业之路;十多年后,他打造的茶旅融合产业园已初具规模。“盖碗茶里装着乡亲们的幸福。”丁世俊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坚守盖碗茶产业的初心与情怀。

小作坊书写出的创业传奇

“一路走来,深知创业的不易。”丁世俊回想起自己的创业成长经历,眼神中透着坚毅。1980年,丁世俊出生在临夏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便跟随父亲从事茶叶贩运,踏入商海。

丁世俊表示,茶叶是中国古代对外传播的重要物产,茶文化则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自古代起,马帮就在这条古道上往来运输茶叶、食盐与粮食,历史近千年。茶叶从一地辗转至另一地,从一国传播到另一国,马帮就如同现代的汽车,在崎岖山路上驮载货物运往四方,“茶马古道”也由此得名。这条古道,是马帮人用血汗乃至生命开辟出的文化之路。正是这条古道的历史底蕴,让丁世俊在茶叶行业中找到了灵感与方向。

从茶叶贩运到创办企业,从加工小作坊到茶文化博览园,丁世俊用20年时间摸爬滚打,不仅书写了自己的创业传奇,更磨炼出顽强拼搏的精神。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5年,丁世俊自主创办临夏市茗源清真食品厂;2007年,在此基础上开办临夏市艾米尔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此踏上盖碗茶产业的深耕之路。他始终坚持“质量求生存、信誉求发展、健康求经营”的宗旨,以“科学管理、质量第一”为经营理念。公司主导产品“河州茗源”牌系列八宝茶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西北五省区及上海、云南、四川等地,还出口至尼泊尔。

2015年,丁世俊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州茗源”牌系列八宝茶也在央视纪录片中大放异彩。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他在多所知名院校研修充电,积极参与各地巡展,公司产品在各类博览会上屡获金奖。

从茶旅融合到产业创新

走进西部盖碗茶文化博览园,仿佛踏入茶文化的世外桃源。丁世俊介绍,园区将盖碗茶与餐饮紧密结合,打造特色包厢和茶摊,实现了“春赏茶、夏避暑、秋赏景、冬避寒”的全季旅游。西部盖碗茶文化博览园是该公司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项目,将农业、工业和旅游深度融合,是集茶叶种植、旅游观光、盖碗茶加工、主题餐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盖碗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示范基地。

在丁世俊的规划中,盖碗茶产业发展脉络清晰。他以茶基地为载体,以盖碗茶为媒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将旅游体验渗透到盖碗茶产业各环节,形成完整旅游产业链,实现“盖碗茶产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产业通过盖碗茶添彩”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今年年初,公司在兰州、上海、西安等地设立办事处,先后推出“西部旱码头”品牌系列盖碗茶:“遇见甘肃”“遇见上海”“遇见西安”等系列盖碗茶……丁世俊计划在“遇见”系列中融入甘肃及全国旅游文化元素,做大做强盖碗茶产业链,让中国盖碗茶文化走向世界。

致富初心下的幸福坚守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丁世俊始终牢记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初心。公司务工者大多是临夏市附近的农村妇女,她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包装盖碗茶的手艺精湛。如今,公司每月仅员工工资支出就达100万元,西部盖碗茶文化博览园预计今年营业额将超5000万元,可带动300多人就业。

“我们以盖碗茶为切入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丁世俊坚定地说。公司主打“西部旱码头”盖碗茶品牌,未来将持续创新,生产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精品盖碗茶产品,从卖茶到打造特色的茶文化,用先进工艺把中国盖碗茶文化推向世界。

站在西部盖碗茶文化博览园的观景台上,丁世俊望着满园的绿意和员工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盖碗茶里,装着他的创业梦想,装着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装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希望。

(新甘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