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唯一专职在地球南北极执行空运任务的军事部队,美国空军第139中队大揭秘

冰天雪地的北极,如今已成为美国与俄罗斯极力角逐的“关键之地”,2020年7月,美国空军F-22战斗机多次起飞拦截从北极圈抵近阿拉斯加的俄空天军图-95MS战略轰炸机,同时美军正重新强化在北极最大岛屿格陵兰上的军事部署,重点经营图勒空军基地。 美国国会议员穆克维斯基表示,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而言,寂静的“极地前线”绝不能失守,那里的油气储量占到全球未开采油气储量的13%-30%,而北极航道的商业潜力也同样巨大,到21世纪中叶,无冰期将达到2-3个月,届时北冰洋将有望出现穿越该地区的多条直通航线,使北美与亚洲之间航程缩短6500公里。 而隶属美国纽约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09联队的第139中队,恰恰是全世界唯一专职在地球南北极执行空运任务的军事部队,为支援美国和北约展开极地科学研究与装备测试提供了巨大便利。

极地地区现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第139中队的历史渊源

第139中队的渊源可追溯到1948年,那时候是美国空军第109中队,使用F-47雷霆式活塞战斗机,负责警戒美国东海岸,1960年换装C-97重型运输机后摇身一变,成为空运中队,番号也换成“139”。1971年4月,第139中队接收第一架C-130A运输机,从此与这种绰号“大力士”结缘至今。1975年10月,第139中队归到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09空运联队(AW)第109空运大队麾下,专职从事基地运输补给任务,而联队司令部设在纽约州的斯特拉顿。

说起美军与极地空运,还得和冷战扯上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积极筹建早期预警线(DEW),防范选择极地捷径飞来的苏联轰炸机,预警雷达配置于冰岛、格陵兰、加拿大与美国阿拉斯加,其中格陵兰岛上有两座建在冰原上的预警雷达站。起初,雷达站的人员轮换与物资补给都交给驻阿拉斯加的美国空军第17“火鸟”战术运输机中队,因编制调整,1975年后任务交给第109联队完成,其中联队下面的第139中队有11架C-130,其中有5架配备雪橇(SKIS)的C-130D。1984年,中队老旧的C-130A与C-130D被8架新的C-130H取代,其中4架配备雪橇的C-130H的正式编号LC-130,并被机组取名“雪撬鸟”(Skibirds)。迄今,整个第109联队有12架C-130H,其中10架是“雪撬鸟”,两架标准型C-130H被称为“轮鸟”,而10架“雪橇鸟”里面,有4架隶属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第139中队的任务就是运输补给,当年是格陵兰预警雷达站的“幸运之星”

随着卫星技术进步与冷战结束,格陵兰的预警雷达站被取消了,第139中队为其服务的最后一次是在1989年12月。支援雷达站的任务告一段落后,第139中队主要支持NSF极地科研任务。

极地起降就是在“玩命”

长久以来,美国国防部都对极地作战保持必要的关注,尤其随着地球变暖和北极航道开通的预期,这种需求变得更加急迫。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五角大楼便发起南北极后勤支援的“深度冷冻行动”,由美国海军极地发展第6中队(VXE-6)负责。后来军种协调后决定,自1996年起,干脆由第139中队全面接手海军第6中队所有任务,并于当年10月开始任务转换、三年内完成所有转换,原第6中队的LC-130都移交给第139中队,这也是美军唯一使用该机型的部队。美军维持这种极地飞行的能力,目的是保持快速从空中接近极地能力。

目前,“深度冷冻行动”由NSF管理,通常第139中队从10月份抵达罗斯岛南端的迈肯莫德航空站后开始,工作到来年2月,此地大多数的飞行任务是支持亚蒙森·斯科特研究站所需物资,通常NSF在该站做为期三年的研究。整个2017-2018年任务期间,第139中队总计完成120次任务、运送2300名研究员与支援地勤人员、135000加仑油料与270万磅货物。

有7500小时飞行时数的第139中队飞行员汤姆·埃斯波西托中校称,在南极飞行比在北极困难得多,因为有更多不可预测的气象,而目前可预测天气的工具也无法准确预测。天气多变,让飞行员少有选项,得一直思考应对方案。在迈肯莫德航空站附近,暴风雪来得很快,让一切冰封,这使得任何飞机不可能在雪撬跑道上起降。但埃斯波西托表示,在迈肯莫德航空站附近,还是有许多白化区(Whiteout Area),虽然只有很窄的几英里区域,但地勤人员却需要每年调查,以确保可以安全降落的地带,这让飞行员在零能见度的情况下有一个备降方案。

经过升级后,所有C-130D运输机都换装八叶螺旋桨,新装备方便地勤乘员的更换,而整体飞行性能也跟着提高

不过在白化区降落,要求飞行员都要能以手动降落,这边没有民用机场的自动导航模式,“虽然我们也会训练飞行员在模拟器上仿真白化区降落,但飞行员与领航员的经验更加重要。”埃斯波西托称,在冰雪地区起降比起硬质跑道要难,而且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这是因为雪橇难以操作。因为比起标准C-130运输机,用雪橇起降的“雪橇鸟”需要更长的起飞距离,一般是17000英尺长的跑道,碰到不理想的雪地情况时需要更长的距离,若无法于跑道头2000英尺前拉起机头则必须放弃起降。襟翼收放通常是50%,但有时是100%,全要看当时情况,襟翼的各项操纵是让机头的雪橇尽快脱离陆地,以便确保足够的起飞速度。“重心的掌握很重要,我们倾向于往机身后方靠。”埃斯波西托指出,机身重量是飞行的另一个考虑因素,虽然燃油携带多比较耐航,但额外重量也导致起飞困难,“我们有时候用火箭助推器起飞(ATO),这15秒的助推让“雪撬鸟”机头的雪橇有足够的马力起飞。”

更糟的是,雪地的情况每天都不一样,当天温度、积雪的新鲜度、湿度、太阳角度等都会影响积雪情况,使得每一次雪橇起降都是独特的起降经验,换言之,就是没有一定的标准,也谈不上经验传承。

极地导航也是门学问

极地飞行的导航也是门学问,通常“雪橇鸟”配备SCNS导航系统,这是结合GPS、多普勒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INS)的特殊导航系统。基本上,雪地没有导航设备,GPS也不太管用,乘员必须用不同方式来导航。地磁偏角相当严重,这边的磁北通常指的是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这距离真正的地理上的正北偏离500海里。目前全世界还使用GRID导航的也只有第139中队的飞机。

在格陵兰每两周一次的飞行,需要10名地勤人员保障,在没有机库的情况下维护飞机,地勤人员需在接近结冻的温度下(-34°C)的户外工作,人体失温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轮流工作,于是一项室内2小时的维修工作在户外可能要两天。

机体方面,目前“雪橇鸟”机队都换装NP2000模块化螺旋桨,新型八叶螺旋桨都可各自拆换,虽然美国海军的C-2与E-2飞机都换装这种新螺旋桨,但这是C-130机群里第一个换装的。此外也配备新型螺旋桨控制系统(EPSC)与螺旋桨平衡系统(IPBS),这些都使飞机飞行时更加安全,降低后勤维修时间并提高机体可靠性。

美国之所以还要以运输机积极补给极地科考所需,主要是保有快速接近与补给极地地区的能力

结语

除了支持NSF外,第139中队依然有军事任务。例如飞进美军在格陵兰北部的图勒基地时就有颇多经验交流、也支援加拿大消防部门进行森林防火等。基本上,越靠近极地的国家、所涉战略利益会越大,美军继续保有“雪撬鸟”就保持一定的战略利益,这是无疑的。

2021珠海航展即将开幕,本刊曾于2018年专门做了一期珠海航展增刊,对2018珠海航展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全面、专业解读了航展上的各种武器装备,绝对是你了解2018珠海航展的最佳读物,极具纪念与收藏价值,千万不要错过!目前《2018珠海航展》增刊还剩少量库存,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

数量有限,购完即止。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赶紧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印刷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2018珠海航展》增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