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斯拉早20年,这个中国农民首次造车仅6个月就达世界水准

文 | 华商韬略 斯钦

2021年年初,凭借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model Y在中国火爆的订单数量,特斯拉市值成功突破8000亿美元,一举超越Facebook,成为美国第五大上市公司。

站在新能源的世纪大风口,马斯克是拓荒者、变革者、引领者,这些角色远比世界首富的头衔更加闪耀。

而早在1989 年,马斯克刚满18岁的时候,来自中国温州的农民企业家叶文贵,已经研制出一台充电八小时、行驶200公里的电动汽车,并且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里,将它开上了温州最高的山。

如果时代给他机会,这位“温州第一能人”很可能会像马斯克一样耀眼。

叶文贵在小的时候就展现了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小小年纪就能自己组装录音机。上学之后,他痴迷物理知识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这些都为他日后热衷于发明创造,打下了基础。

成年后,他作为知识青年支边黑龙江七台河。

在那里,他发现七台河地矿务局需要大量铁锹,于是他自己研发制造了加工铁锹柄的机器,与人合伙在当地办了铁锹柄厂。

通过铁锹厂的发展壮大,叶文贵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物资还相对匮乏的1980年,叶文贵就拥有了8万多元的人民币。

到了1988年,叶文贵所持有的现金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500多万元。

叶文贵早期的创业经历,写满了温州人的聪明与努力。

彼时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匮乏,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叶文贵决定自己造车。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轿车严重依赖进口,马路上跑的一多半都是进口车或者合资车。按照丁文贵的话讲,“当时台湾有十家轿车厂、大陆有六家,16家厂子没有一个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太可怜了”!

这种实业报国的朴素心理,让叶文贵在没有对市场进行任何分析调研、没有充足考虑研发和资金投入难度的情况下,便将他的全部资源投入到造车当中。

1988年,叶文贵耗时六个月,制造出了充电八小时,续航200公里的“叶丰号”。

“叶丰号”比特斯拉,早了20年。

1990年4月,叶文贵斥巨资,高薪聘请清华、北大的专业人才制造混合动力汽车“叶丰2号”。

该车在同年获得了199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称号,比公认的世界第一辆混动动力车丰田普锐斯早了7年。

站在技术角度讲,叶文贵的开局可谓梦幻,首次造车便达到世界级水平,影响力更是扩大到了海外,引来德国、美国等媒体的争相报道。

但是膨胀得越快,危机也越多。击碎叶文贵造车梦想的,是连续两次的引资失败。

第一次,一个深圳公司打算投资几千万给叶文贵,但由于一些干扰性因素,最终未达成合作。

第二次,一个美国电动车专家上门洽谈,想要与叶文贵合作面向美国生产这种车,但由于品牌命名的问题,最终也没谈妥。

1995年,叶文贵的造车梦终于在投入四千多万之后,因资金链断裂而黯然收场。他本人也从此闭门谢客,变得低调。后来曾有车企请他出山,但也被他婉拒。

2017年3月13日凌晨5点,叶文贵因病离世,享年68岁。

对于他,提出“浙商”概念的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杨轶清认为:

“他在两个方面很有代表性,一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尚不明朗时,敢于先行;二是他身上勇于冒险、不计成本的创业精神非常突出。”

“如今我们尤为呼唤叶文贵式的创业精神,如何继续保持这种精神,同时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是浙商更大的挑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