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百分百的达成

一家八个兄弟姐妹,父母作为承租人已经去世,遇上了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到底如何“分蛋糕”?

在上海静安的蕃瓜弄小区,类似难题在过去两个月频繁出现。

作为今年全市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之一,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造,涉及房屋14幢、门栋31个,共有居民住户1122证,其中租赁户977证、产权户145证。

郁斐 设计

如何让1122证住户都同意?这是项目工作专班一开始就给自己出的“考题”。

5月15日,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居民签约率突破98%,达到正式生效比例。

当时,小区还剩16证居民未签约。“我们想要在集中搬场前力争达到百分百的签约率,倒不是为了数字好看,而是这样子每家居民还能再多2万块的奖励补贴。”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工作专班负责人王中佳说。

7月2日,最后一位租赁户落笔签约,百分百的目标达成。“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有大家一致的认同。”在王中佳看来,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有多方共治的合力,有集中民智的策略,更有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的坚持。

解开“毛线团”

2022年10月,天目西路街道办工作人员王卓峥加入了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工作专班。

他清晰记得,去年11月1日到11月30日,这个小区以99.56%的比例通过了第一轮征询,也正是从那时起,这个项目算是正式拉开序幕。

专班负责人王中佳接受记者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工作专班负责人王中佳介绍,整个旧改专班26人,其中党员23人。如何实现“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实现居民对厨卫独立的期待,专班邀请设计院、房管部门和北方集团对整个小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把14幢多层规划成6幢7-33层多高层住宅。

几个月的时间,设计方案改了二十多稿,每一稿都会从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大家关心的朝向,原始房屋朝向东南西北都有,新的房型设计,力争每家都有朝南的房间。

从4月22日开始,为期6天的时间,街道一共举办了8场政策宣讲会,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直接与居民面对面讲解政策、解读方案。因为老小区条件有限,一些居民暂已搬出。“我们尽力争取让他们的家属或者朋友能够来参加宣讲会,然后回去转达,不清楚的我们再提供一对一咨询。”王卓峥介绍。

会后,专班也收到居民各种各样的反馈,绝大多数支持,也碰到不少问题。比如有居民觉得过渡费比较低,在市中心租不到房子,也有居民对房型设计方案不满意。

蕃瓜弄小区内部的煤卫合用现状。澎湃新闻记者朱奕奕 摄

4月29日、30日两天,专班借用蕃瓜弄小学的场地进行了一次预签约,当时预签约率就超过了80%,5月15日当天,加上前期的预签约,一共1106证正式签约,签约比例突破98.5%。

项目生效后,对于剩余16证未签约居民,专班综合分析,总结梳理两个主要问题。一种是家庭内部存在矛盾纠纷,例如家里的老人原本是承租人,老人去世后有多个子女,对房屋所有权和分配存在争议。

另一种是对拆除重建的整体方案存在疑虑,部分居民还停留在“旧改就是动迁”的“老思维”上,对未来受益有更高期待。

专班借助居委力量进行前期排摸,大致了解到哪些家庭本来就存在内部矛盾。工作组人员在不断沟通过程中,和居民逐渐成为朋友。“当我们之间熟悉起来,他们就会把家里很多情况一一道来,让我们了解到实情,从而可以解开这个‘毛线团’。”王卓峥说道。

蕃瓜弄小区内部的合用的卫生间。天目西路街道 供图

天目西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俞文恒也是专班一员,他就了解到一个相当复杂的家庭。

一家八兄妹,房屋的承租人也就是父母已经去世,八兄妹一个人一个想法,有户口在蕃瓜弄、却非实际居住人,也有住在蕃瓜弄、户口却在另外地方的情况。

“这就需要他们八个人取得共识。在初期,他们聚在一起就要吵架,我们尽量平复大家情绪,让他们能够理性地坐在一起,把家庭的事情协商好。”俞文恒说,兄妹间的矛盾是过去几十年摩擦产生的,要他们在几天之内把所有矛盾和需求厘清,就像在打一堵墙,只能一点点“刨开”。

最终,专班帮这一家八口想了个办法,先签约“捧好蛋糕”,拆除重建后买下这套房子的产权,然后按周边的市价售卖,最后再平分卖房所得钱款,也就无需再争执谁能享有这套房子使用权的问题。

请来“老法师”

专班里有一批强力“外援”——18位有着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为沟通调解工作提供指导帮助,被大家亲切称为“老法师”团队。同时,静安区委组织部先后抽派了10名干部下沉到蕃瓜弄项目基地,加入街道工作专班,一户一户结对去做思想工作。

“老法师”张月华有着几十年街道工作经历。在她看来,和居民打交道最重要的是真诚,不要把居民当成工作对象,而要把他们当成朋友来对待,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和需求,抓住关键痛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有位居民阿姨从第一轮征询开始就比较执拗,不肯签约。张月华便屡次上门找这位居民聊家常,居民不肯开门,就隔着门唠,逐渐使其放下戒备,打开心扉,才了解到事情原委。

原来,这位居民并非对旧改政策有什么不满,而是之前和居委工作人员闹了点矛盾,不愿配合工作。

张月华没有对其进行说教,而是经常和她联络,说说心里话,用真诚化解其内心的误解,最终让这位居民打开了心结,同意签约。

“老法师”肖卫国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退休干部肖卫国则是居民眼里的“百事通”,有着房管、规划等部门工作经历的他,在旧改政策的讲解方面深得居民信任。

在与居民接触的过程中,肖卫国发现,一些居民心结在于对旧改政策的不理解,还停留在“动迁”思维上,总觉得户口多就能多分到面积,签约前还赶着把户口迁入。

肖卫国和街道、居委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讲政策、画图纸、算面积,最多的一户沟通了三四十次,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也反复强调拆除重建项目“拆一还一”的原则,把政策讲透,把道理说明白,心结自然也就打开了。

7月2日,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项目签约率达100%。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谈到此次旧改,天目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晓斌坦言,2016年,为支持北横通道大动脉建设,小区沿天目中路的8幢房屋被征收。对比过往,今年才迎来拆除重建的少数居民心态不平衡,觉得动迁可选择方案更多、获利更大。

他还介绍,此次旧住房改建,根据蕃瓜弄小区的实际情况,经过综合考虑,拆除重建已是研究下来最好的旧改方案。专班也经常给居民们分析拆除重建的利好,“如果动迁的话,居民们很可能就回不到这里了,也没机会在这样好的地段享受便利齐全的配套服务,而且大家现在回来老街坊还是老街坊,还能继续做邻居。”

吴晓斌透露,重建后小区及周边生活配套服务也大幅提升,包括新增了生活超市和菜市场,并且设置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等,同时小区外东南侧会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100张护理床位。长期困扰蕃瓜弄居民买菜难、看病难、停车难等生活不便利的问题,将会一揽子得到缓解。

为民“兜好底”

7月15日,蕃瓜弄迎来集中搬场,老邻居们在这里“暂别”,期待着三年半后的回归。然而对于专班人员、对于居委干部们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工作远未结束。

“这也是拆除重建和征收的不同,如果是征收,签约搬场之后不会回来了,把钱或房给了居民,工作就结束了,我们的旧房改造是要管到居民进户以后。”王中佳坦言,接下来外面过渡三年半的时间以及竣工之后,可能还会有新的问题,需要协调处理,包括将来谁上蓝卡(公有住房租赁证)、谁作为承租人,还有年纪大的居民回来之后的安置和装修问题,对于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来说,一刻都不能松懈。

7月2日,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项目签约率达100%。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这个过程,每个细节都不容疏忽,特别是为居民做好兜底。从签约奖励费、搬家过渡补贴的分配,到水电煤费用的结算,居委干部都要出面调解。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老娘舅”不好当。居委干部邢捷告诉记者,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多人,为了谁来做签约的委托代理人吵得不可开交,生怕奖励费分配不均。她就耐心向对方解释,代理人只是代表大家签约,其他人签署了委托书,是受法律保护的,并不影响奖励费的分配,这才解除居民疑虑。

陈瑜最近也特别忙碌,作为一名居委干部,她要关注、服务好居民们的搬场退房工作;而作为一名蕃瓜弄的居民,她也要管好自家打包、搬家等一系列事宜。

5月15日之后,居民们开始陆续准备搬离,如何帮助居民找到合适的房源,平稳过渡接下来的三年半,是居委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寻找联系靠谱的房产中介、搬家公司;走访排摸有租房困难的居民……每个居委干部心里都有“一本账”,即如何把对居民的服务贯穿始终。

蕃瓜弄小区内部的厨卫合用现状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摄

值得一提的是,蕃瓜弄住着不少高龄老人,去市面上租房,有可能面临被房东拒绝的情况。为此,专班和居委会对小区内高龄老人的需求进行排摸,根据包括过渡费等实际情况,为其寻找附近养老院床位进行匹配。目前摸排出17位有需求的老人,正积极帮助联系入住。

未来三年半的过渡期,散落在外的居民,是居委干部们心里最深的牵挂。

用天目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晓斌的话来说,他们的工作方式将从“坐班制”变成“走读制”,居委干部的工作范围不再限于小区,更多是在线上与居民保持交流,了解他们过渡阶段的情况,居民有需要的时候也要到其租住的地方上门提供帮助,解决困难。

王中佳感慨,签约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是依托一线同志的辛苦付出,但更多地还是依靠居民的配合与信任,“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有大家一致的认同。”也正是在这样的认同与期待中,蕃瓜弄才能尽快迎来新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