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情感的表现力如何提升 第1123讲?

风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是机械地记录景观,也不是客观还原场景,而是人与自然独特的对话方式,用艺术的角度阐述自身对大自然的感悟。摄影作品只有当它承载了人类的精神和情感,才会充满灵性。

风光摄影作品很难像人文和人像题材直接传递出某种情感,但是细细品味会感受到隐含的情绪,其实最令人回味的并不是浓烈的感情,而是似有似无的意蕴。

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对心理活动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和情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既能让人激动,又能令人安静,还可以带给人喜悦或宁静的心情 。颜色之所以能影响精神状态和心绪,是因为颜色源于大自然的色彩,蓝色的大海,金色的太阳,绿色的原野等等。看到这些颜色,就会联想到与这些自然景物相关的感觉和体验,这是最原始的影响。

色彩学上根据颜色对心理的影响,把颜色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具体解析色彩的内涵,有助于发挥色彩在摄影作品中的表现力。红色具有最长的可见波长,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非常容易吸引注意力。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带给人欢快又温馨的感觉,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和丰硕的果实。橙色与淡黄色相配会有很和谐的过渡感。黄色的明度很高,象征灿烂和光辉,和红色一样,都属于夺目的色彩。绿色是清新,平和,生机勃勃的颜色,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蓝色是最冷的色彩,表现出纯净、明朗、沉稳和安详。色彩具有无限张力,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

渲染的艺术 - 营造氛围

营造氛围是由前期拍摄和后期渲染共同完成,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可以展现出或唯美梦幻,或神秘深邃,或玄妙魔幻,或辉煌或宁静等等不同的意境。风光作品利用光影和色彩烘托气氛,表达情绪,色调与意境的和谐会引领观众进入场景,通过臆想产生共鸣。

色调是指照片中色彩的总体倾向。我们常会看到不同颜色的景物被笼罩在阳光的余晖中,或被笼罩在淡蓝的月色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的现象就是色调。色调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总体效果,有时也是后期修图过程中,有意进行修饰调整后形成的,因此带有主观性 。

色调是色彩的精髓部分,处理得当会让你的作品提升一个档次。想获得画面的整体色调, 就必须建立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首先要遵循主次原则,形成画面整体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它可能是面积最大的一块色彩,也可能是纯度或明度最高、最引人注目的颜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 它们对整体色调不起决定作用, 但是有丰富画面的作用。色彩有主有次,合理搭配明度和纯度,才能产生统一并有亮点的效果。主次颜色要相互协调,和谐之美是构建画面氛围的基本原则。

融入人文情怀

将人文题材纳入风光摄影作品中,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宗教信仰、乡土风情等特征,使画面情节更为丰富,令人联想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产生似曾相识的共鸣,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更动人。

最近国外社交媒体上又双叒叕掀起

「10年挑战」热潮

原本明星们想借此展示自己

冻龄有法、驻颜有术的宣传手段,

网友们却将它慢慢演变成一种讽刺和谴责现实的工具,

例如这样——

网友imalanroy

还有这样——

网友Your Lives Are Reposts

小哥哥网恋么,我萝莉音?

网友imalanroy

网友mbeheshtii

网友ncebyuj

网友loki2002

loneiffu87

尽管2019年我们依旧一贫如洗,

但是智商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摄影师Alex Armitage就从中得到了启发

找出自己十年前拍摄的照片

对比自己的摄影技术究竟发生的转变

惊喜满满

Armitage经常会拿出以前的作品,重新编辑,尝试发掘新的视角。透过比较来检讨自己的摄影技巧,例如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或保留,日后可以向哪种方向发展,甚至找出一些自己从未试过的题材做出挑战。

特别是在摄影路上感到停滞不前的时候,从以前的作品中总可以找到一些灵感和新目标。事实上,当你从旧作品上发现自己取得进步,心中会感到有一股无形的推动力,促使你继续向更高的层次追寻。

摄影师Alex Armitage

影像君表示根本看不出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从千篇一律的游客照到技术精湛的风光摄影

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摄影师Alex Armitage

“其实最初对拍照的热情,并不是从风光摄影开始的,像大多数摄影师一样,我广泛涉猎拍摄题材,例如人、食物、动物和自然,这中间大约花费了4年的时间,去捕捉身边的任何一切,单纯是想锻炼自己的拍摄能力,享受拍摄乐趣。直到2015年底,我的想法才发生转变。”来自佛罗里达州的摄影师Armitage在采访中说道。

“发生转变的那一次,是我去探望位于锡安西部的家人。我徒步穿越辽阔的雪地,目睹周围的世界带给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兴奋。就在那一刻,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拍摄下这一切,与全世界分享我的经历。”

Armitage 在拍摄风光的时候,往往在一个地点侦察了许多天,尝试多次失败或无法控制的天气后,才终于捕捉到完美的瞬间。而从不使用滤镜的她,也在失败的经验中学会了使用。后来Armitage 经常使用的是ND(减光镜/中灰密度镜)。

在Armitage 的邀请下,更多摄影师一起了参与十年挑战。

黄沙文是一位新加坡时装摄影师,至今已经有8年的拍摄经验了,曾在伦敦、纽约、以色列、香港、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拍摄过。如今她是Profoto最新产品A1的大使,并获得了2015年度图形摄影金奖。

摄影师Shavonne Wong

影像君表示从十元洗剪吹到超模的蜕变

中间一定充满了故事

“我从前是一个音乐家和数学家,直到后来发现自己的艺术倾向和对细节的执着,非常适合摄影,并且擅长人像摄影、航拍摄影、新闻摄影和风光摄影。如今我是热门摄影网站fstoppers的编辑。”

摄影师 Alex Cooke

摄影师 Bill Larkin

摄影师 robert bagg

摄影师Alex Armitage ,摄于2012 年。

Alex Armitage 作品,摄于 2018 年。

回顾自己这十年,

你在摄影上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吗?

国内身价最高的摄影师是谁?

陈漫?据媒体报道她日薪10万,商业项目拍摄起步价20万。

在商业摄影行业还有更多熟悉的名字:尹超、张悦、张曦、许闯、范欣、黎晓亮、于聪,孙郡……据说身价均不低于10万。

在欧美发达国家,堪称大师级的摄影师身价甚至高达100万人民币。

例如以独特的人像摄影风格而闻名于世的女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堪称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

曾被评为20名空前最具影响力

的摄影师之一的阿尔伯特 · 沃森

被誉为“最伟大的黑白照摄影师”

和“魔力诗人”的时装摄影师彼得 · 林德伯格。

相比较而言,靠朋友推荐,接拍艺人形象组照、服装产品册、电商产品照抽取1000-3000元劳务报酬的摄影师,属于国内商业摄影行业处于基层的群体。

摄影水平被认可,能自我营销,拥有相对固定的商业客户资源或艺人资源的摄影师,身价可能会逐步往上走,5000元到10,000元,10,000元到100,000元……

这貌似是一个不断爬坡的过程。

从基层到顶级,要多久?

10年/ 20年

1著名艺术类学院毕业 2自身的思维模式

3自己的摄影风格养成 4 良好的圈内资源

目前身价不菲的摄影师成长之路,

陈漫为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陈漫,

从2003年开始为《青年视觉》杂志拍摄封面,凭借一系列为《青年视觉》拍摄的作品,在时尚圈崭露头角至今,经历了16年

那对于大部分正在摄影这条路上摸爬滚打的摄影师们,究竟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身价?又如何能判断10年后自己的身价是多少呢?

10年后兴许就赚到110万。

这是典型的线形思维,基于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得出的判断,这本身没有错。线形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从自我认知出发的思维模式,比如你想提升身价10%,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去获得。

如果你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身价提升10倍、甚至100倍,那就摆脱现在的思维模式。

指数型思维,引爆你的商业价值

著名的美国奇点大学,执行主席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 曾在他的《创业无畏:指数级成长路线图》一书中指出:

决胜未来的关键在于指数型思维。书虽然是写给企业家的,但提出了重要的个人指数型成长路线图。

假如你走在一条马路上,你每步能迈出一米,那么你走了30步,也就是迈出了30米。你很容易知道这30步能走多远。

但是,如果让我们再想象一下,如果你每迈出一步,都比上一步扩大一倍的距离(无论这在科学上是否成立),也就是第一步迈出一米,第二步迈出两米,第三步迈出四米,第四步迈出了八米,当你走完30步之后,你猜自己走了多远?

答案是10亿米

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

线性成长是有局限性的,

单靠个人或是一个组织的努力,迟早会遇到天花板,而指数型成长是具有爆发力的,迟早会将你拉到一个无法想象的空间。

你在每个维度中级别越高,你的综合实力也越强,你的商业价值也会越高。

「名词解释」

技能

代表摄影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指摄影用光技能的精湛程度

经验

指摄影师的从业时间以及所服务过的商业项目的种类及数量

审美

指摄影师对被拍摄主体(例如品牌或产品)的认知能力、 概括能力以及表现力。

知名度

主要指商业摄影师在行业内被商业客户和时尚媒体以及明星资源的认可程度。

渠道

指摄影师对可变现渠道资源(例如直接客户、广告公司、图片库、时尚媒体、画廊等)的开拓能力;

业内资源

指摄影师对摄影行业内资源(包括化妆、服装、模特、后期、场地、器材等资源)的调度能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