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口岸与城市:中越边境靖西市特色城镇化建设社会学研究
靖西从民国时期设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多年来,靖西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优势,不断探索追求,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2015年 12 月 12 日,靖西举行撤县建市授牌仪式,成为革命老区百色市下辖的首个县级市,中越边境第三个,广西第八个县级市,这极大地加重了其在区域内发展的份量、地位和作用,促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点和制高点。靖西市坚持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核心战略,着力建设广西新型口岸城市,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的升级,打造区域发展的制高点。
靖西市位于中国南疆边陲,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中越边境,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茶岭县、重庆县山水相连,西与那坡县毗邻,北与百色市区和云南省富宁县交界,东与天等县、大新县接壤,东北紧靠德保县。总面积 3322 平方公里,辖 8 个镇、11 个乡。2014 年,总人口达到67 万,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有着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靖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度 19.1℃,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
口岸型城镇是边境地区实现城镇化、加速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最佳路径之一,尤其在口岸众多、类型丰富、贸易繁忙的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更应借助口岸贸易的迅速发展,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城镇发展,彰显自身特色,形成以口岸特色产业为主导,多元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口岸对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只是口岸型城镇、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层次,在口岸发展推动下的城镇化建设作为载体又对边贸进一步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口岸与都市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也是口岸型城镇发展的最终目标。本研究中的靖西市在此方面可作为一个示范,众所周知,因历史、政策等因素,靖西市的口岸水平还无法无法与东兴、凭祥相比,但靖西有着位居广西边境八县市第一的人口数量、第二的广阔面积,资源丰富,发展底量大,因而城市建设风格不可能是单一的。
靖西市依据自身农业种植业发达、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壮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等主要特点,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凸显商贸物流的城市功能,使农业、工业、旅游业、商贸物流建设看似相互独立的版块,实则环环相扣,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