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一体化”引领双碳新赛道 探索未来应用场景

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的目标。至此,双碳战略的推进将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改变着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催生了新能源、光伏、储能等一批新型产业的兴起。同时随着国家利好政策扶植和消费者的青睐,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快发展。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弊端日益突出,为缓解里程焦虑,缩短充电时长,光储充一体化的建立和完善为其提供了便捷续航能力。

光储充一体化就是光伏、储能、充电一站式应用。其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光伏发电和峰谷灵活、柔性充放电,可以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需求响应等多种服务,有效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缓解高峰供电对电网的冲击,同时降低用电成本。

在电动汽车充电续航问题上,光储充一体化是一种解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理想方案。作为储能市场中的重要一环,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受到行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与储能、充电桩等相关的企业进行积极的市场布局。

而在政策方面,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也获得了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的建设。在此之前,国内已经建设了多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江苏、海南、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光储充充电桩都已投入运营。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政策不同,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地域的限制。但随着光储充系统成本的降低、性能的优化以及合适的商业模式实践,高性价比将进一步实现,同时更稳定、安全、便捷将成为光储充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优势。

储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资产,赛道景气度高。光储充一体化不仅可以解决未来更多更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功率冲击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平稳输出问题,满足城市用电负荷动态平衡需求问题。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光储充一体化在城市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业园区等场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但在市场前景被看好的情况下,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初始建设成本高,充电站的投资回收期较长,为降低成本部分项目会选择使用梯次电池,但梯次电池寿命大概只有四五年,充电站还没有回本,就需要更换电池,反而增大了盈利难度。其次,需要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储能的技术迭代很快,但还不太成熟,充电桩的主要核心问题在于目前充电的建设和管理比较无序,因此也确实产生了行业盈利水平差的系列市场问题。

目前,受制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商业模式的不成熟等因素,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尚未有效普及,但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得到实际运作。据测算,在不考虑其他类型电化学储能的贡献情况下,仅考虑国家电网覆盖业务范围内的电网侧及“光充储”储能,预计2022年新增需求3.31GWh,2024年可达13.58GWh。

整体来说,光储充一体化储能系统的市场增长将在未来两年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国内利好政策出台,储能市场迎来迸发,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潜力将会得到有力体现。在“双碳”目标推进与电动汽车市场逐渐渗透的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有望在未来几年广泛普及,并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以及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