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酒业家团队
策划丨纤尘 编辑丨云横 编审丨云顶
ESG从来不是一场“秀”。珍酒李渡不语,只是一味地用硬核实践作答。
4月17日,珍酒李渡发布《珍酒李渡集团2024年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报告》。绿色电力使用率超50%、环保包材占比高达99%、农村地区就业人数相比2021年增长55%、带动5万余户农村家庭创收……2024年,珍酒李渡ESG发展成果再显真章。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战略框架下,珍酒李渡于2024年正式确立“2850双碳”目标,要求提前于国家目标实现自身碳达峰与碳中和,正式迈入“2850”时代。
梳理其连续三年的ESG报告不难发现,从合规披露到全产业链实践,从“低碳雄心”到行业引领,珍酒李渡的ESG正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价值跃迁,成为上市白酒企业标杆。
对标国内、国际减排目标
首提“2850”彰显“双碳”雄心
酒业家注意到,在此次发布的珍酒李渡ESG报告中,“双碳”被置于重要战略位置,并在报告中以专题形式首次提出“2850双碳”目标;即珍酒李渡承诺不晚于2028年实现集团自身运营范围碳达峰,不晚于2050年实现集团自身运营范围碳中和。
这一战略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中国白酒行业首个明确提出的“双碳”目标,更是回应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与社会命题的雄心。
▍珍酒李渡“2850双碳”目标
2015年,联合国195个成员国通过了《巴黎协定》,要求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全球气温升温限制在1.5℃之内。为响应该协定,2020年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也意味着,相较于国家战略,珍酒李渡为自身设定的是提前2年实现自身碳达峰,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因此,一方面,珍酒李渡这一目标是作为“双碳”实践主体,对国家与全球碳排放目标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先于国家战略的目标设定,彰显了珍酒李渡减排的决心与魄力。
事实上,早在上市前的2022年,珍酒李渡就设立了首个碳排放目标:相较于2021年,不晚于2025年实现自身碳排放密度降低20%。这对于彼时刚刚引入碳排概念的珍酒李渡而言,无疑极具前瞻与挑战。其当年碳排密度就降低21.7%,2023年更是降低39%,提前2年超额完成了该目标。也由此,一个更具挑战性和领先性的“双碳”目标就此萌芽。
“既考虑了集团在高速发展情景下,通过实施业界现有减排手段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也考虑了通过设立更具雄心的‘双碳’目标,引领白酒行业减排,进而促进国家层面实现碳中和的领先性。”珍酒李渡在报告中如是说。
▍珍酒李渡三家企业厂区图
去年8月,董事会9位成员全票通过该战略目标,标志着珍酒李渡正式进入“2850”时代。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从“绿色种植”到“酒瓶回收”,珍酒李渡更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减排实践,为该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直观的数据呈现是,2024年珍酒李渡范围1和2碳排放强度(吨二氧化碳当量/吨基酒产量)相比2023年下降17.4%;使用超50%的绿色电力。
当大多数上市酒企仅提出碳达峰目标或模糊的低碳愿景时,上市仅两年的珍酒李渡已率先打响了白酒行业这场“双碳”革命。
三大维度突破
珍酒李渡ESG持续进化
白酒领域的ESG实践,本质是一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变革。因此,“双碳”目标仅仅是珍酒李渡ESG领先于行业的缩影,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相比于白酒行业ESG多年的“止步不前”,珍酒李渡用短短三年时间,更像是实现了一场行业ESG多维度的进化与跃迁。
在国内酒类上市公司ESG披露普遍存在定性描述多、量化数据少、框架趋同、特色不足的背景下,珍酒李渡2024年ESG报告展现出显著差异化特征,其披露深度、战略前瞻性和实践创新性均处于行业前列。
从披露深度来看,该报告从环境(E)、社会(S)、治理(G)三个维度进行了极具完整性的披露。尤其在环境维度,实现了“采酿灌销”全产业链的深度覆盖。2024年,珍酒李渡对100%核心与非核心供应商开展ESG审查,连续第二年开展“核心供应商ESG赋能项目”;使用绿色电力占比超50%,水循环与再利用率达12.51%;开展酒瓶回收文创加工项目,共计回收酒瓶约3万瓶,累计实现22.6万个陶瓷瓶“瓷改玻”,替换瓷制瓶124吨,构建起贯穿研发、生产到回收的绿色包装体系;实施负责任营销,对100%的广告内容进行责任营销审阅……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企业直接产生的范围1和2碳排放,珍酒李渡也对原材料采购、上下游运输、员工差旅通勤等11个范围3碳排类别进行测算。在绝大部分乃至头部酒企均只公布了范围1、范围2数据的背景下,珍酒李渡也成为目前白酒上市酒企中“唯二”完整披露范围1、范围2和范围3碳排放数据的企业。
从前瞻性而言,当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迈入标准化时代并开始关注“乡村振兴”等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议题时,珍酒李渡的实践已实现了质的跨越。2024年,珍酒发展高粱合作种植基地超40万亩,小麦合作种植基地超16万亩,带动5万余户农村家庭创收。
▍贵州珍酒高粱种植基地
“为避免‘谷贱伤农’,珍酒每年都会与农户达成收购协议,全程扶持农户种植,保价保量进行收购。”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在报告的开篇致辞中表示。同时,2024年珍酒李渡农村雇员人数达到近7000人,相比2021年增长55%;拉动上游农产品采购约18万吨,相比2021年增长201%,提前完成既定战略目标。“乡村振兴”与“2850双碳”目标的共振,构建起珍酒李渡远超行业的ESG前瞻布局。
在实践创新维度,从行业首提“2850双碳”目标,对标国家碳中和路线,到布局高端光瓶酒,实现“包装减量”“瓷改玻”的酒瓶循环经济;从创新“以酿促保”模式实现中国白酒活态文化传承到对标国际框架的披露专业度跃升,珍酒李渡ESG的每一步探索都在填补行业空白。
相较于中国白酒行业ESG稍显缓慢的进程,珍酒李渡以系统性和国际视野,为行业提供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快速进化样本。
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共振
珍酒李渡重构酒业增长逻辑
2024年,在“召开24次ESG工作专项会议、订立52项ESG考核目标、落实254项ESG工作计划”的战略实施下,珍酒李渡持续保持万得ESG“AA”评级,并连续两年入选万得“中国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100强”榜单,是白酒行业唯一上榜企业。首次申报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且在气候变化及水安全领域获双“A-”(领导力级别)成绩,领先国内食品饮料行业。首次参加标普CSA评级并以60分的成绩成功入选《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在全球饮料行业位居前列。
▍珍酒李渡ESG部分荣誉
与此同时,2024年珍酒李渡实现营收、经调整净利润的双增长,主要经营指标连续第四年保持增长。按2024年收入计,其旗舰品牌珍酒已连续两年维持中国第四大、贵州第三大酱酒品牌地位,站稳“中国酱酒第四极”并位居贵州民营白酒企业纳税榜首。
当大多数企业仍在探讨“ESG投入是否影响利润”时,珍酒李渡已用实践证明企业发展可持续性与商业成功从不对立:ESG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必答题;ESG从不是牺牲增长的妥协,而是高质量发展的阶梯。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向世界一流酿酒企业迈进。”报告的扉页,吴向东的致辞重若千钧。
而之于行业而言,这份ESG报告,既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封致行业的倡议书:在ESG的征途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