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被年轻人抛弃?

作者:财经杨1219

你家客厅有放电视机吗?

上一次打开电视机是什么时候?

打开了有认真看节目吗?

“低头族”正在重回客厅?

1月9日,海信发布的《2019海信互联网电视白皮书》显示,“低头族”正重回客厅。2019年家庭互联网电视日均在线时长达334分钟,接近手机使用时长;累计点播502.44亿次,点播量同比增长12.6%。

看电视正变成“玩电视”,K歌、健身、游戏乃至学习培训等应用场景都在通过电视完成。

一开始,老杨对于这一数据是将信将疑。便咨询了一位早已成家立业的老同学,电视似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岁半的孩子天天在电视上玩游戏、学英语,周末陪着孩子对着电视机学习健美操。另一位好朋友也说他们经常周末在家用电视机K歌。

海信的数据也在印证老杨交流得到的这些信息。2019年,大屏K歌活跃家庭为400万,家庭KTV日活同比增长343.2%;以AI识别为方向的大屏健身,日活家庭达到了459万,增长44.1%;电视游戏频道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2443万。

低头族真的在重回客厅吗?

CSM收视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2年,全国电视市场的平均每分钟每户开机率一直保持在20%-25%之间,其中2011年的开机率最高,达24.64%。

而TCL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影响,电视机的日均开机次数占比已经由3年前的70%下降到了30%,且大多数是中老年群体。

目前,日均开机占比正在接近十年前每分钟的平均开机率。

上述各方数据的冲突也很好解释,原因有二。一是,调查的对象有差异。二是,行业大势与个体企业经营数据之间不会完全匹配。

海信的数据结论,说明电视行业可能出现这种迹象,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低头族”重回客厅似乎还很久远。

电视机被抛弃

对于电视机一百多年的辉煌历史,“重回客厅”的这个词略显委屈。

过去,无论全球哪里,电视机都是客厅的座上宾,甚至成为家庭财富的象征。

老杨想起了小时候,村里有人买了一台21吋的彩色电视机,全村的小伙伴天天聚集在他家里看香港武打片的场景。

而在2010年左右,电视行业的窘境来的很急促。这种窘境与忽如其来的移动互联网密不可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在2005年前后达到每百户130台的峰值后便不再增长,而农村居民也在2011年达到高峰。最近几年,全国家庭户均拥有量停滞不前,甚至略微下降。

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虽然彩电均价同比下降9.4%,零售量2200万台,同比下降2.7%,零售额640亿元,同比下降11.8%。

电视机从客厅的标配到现在沦为“摆设”,原因有很多。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电脑等基本囊括了电视机的所有功能,而且更优质高效。生活日益快节奏,碎片化的时间与电视节目的相对固定性不匹配。

电视机被年轻人抛弃,随即引发一大争议。客厅到底要不要放电视机?

支持者认为,电视机可以让整个客厅更协调;电视屏幕大,看电影更有优势;下班后放下手机,看看电视能很好释放压力等

反对者认为,电视机限制了整个客厅差异化的装修风格;投影仪完全可以代替电视机等。

老杨好友小张观点更劲爆:房价这么贵,连客厅都不想要了,还要电视机干啥(真扎心)?

对于电视厂商来说,这是一个既无奈又现实的问题。

抓住年轻人,是关键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90后家庭电视日均打开率不足10%,目前电视观众中有74%集中在40岁以上。电视厂商们开会总是避不开一个终极问题,“年轻人不看电视怎么办?”。

对于80后和部分90后而言,电视是童年生活的重要陪伴,他们在装饰家庭时,大多都还是会选择一台功能齐全、时尚美观的电视放置客厅。即使他们也越来越少地打开(一是没时间,二是不知道看啥)。

但对于更年轻的95后、00后而言,从小就接受互联网、即时通讯等熏陶,电视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如何抓住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呢?

过去,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有线到网络,从标清到4K甚至8K,经历了诸多变革。近年来,超薄、曲面屏、无边框等概念更是层出不穷。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宣传的噱头。

“低头族”重回客厅,那必须实现手机、电视和家庭生活的有机融合。上班或出外,手机主宰个人所有的信息互通,回到家手机与电视的交互,然后通过电视实现整个家庭生活的衔接。

2019年,TCL等传统电视厂商纷纷布局AIoT赛道,给电视赋予新的属性;华为发布的智慧屏将成为家庭情感中心,更是引起行业震动。

这些新的变化,是过往云烟,还是带来深刻变革,值得关注。

朋友们,你认为客厅一定要放电视机吗?欢迎留言讨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