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若撞地球,全球军队有办法炸掉吗?科学家给出答案令人绝望

图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设想图

5月27日,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称,未来5天内将有两颗巨大的小行星从地球附近掠过;如若两星撞击地球,其威力大致相当于历史上当量最大的核武器“大伊万”的数十倍。1961年,苏联在新地岛试爆了“大伊万”核弹,其威力导致51公里外的人都遭到灼伤,43公里外的人眼睛失明,产生了约5级左右的地震,一小时内无线电通讯中断,以及将整个欧亚大陆向南推移了9毫米,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仅次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事件的世界第二的爆炸事件。

图为导弹击毁小行星设想图

面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自这个问题被提出起便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及科学爱好者热议的话题。最常见的一种观点是,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全世界军队可以采用发射导弹的方式炸毁小行星,从而解决威胁,至少是降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不过,这种方法在近些年的研究中遭到了否定。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为人类拉开了引力的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人类之所以能够站立在地球上,原因便是地球质量过大,将人类吸在了地面上。与之类似的还有地球环绕太阳做周期运动,也是类似的道理。这种现象属于物理学四大基本力之一的引力,而引力对于小行星来说也是适用的。由于无法精确控制威力,导弹即便能够炸毁小行星,也无法控制击伤效果,小行星的内核所产生的的引力会吸引碎片聚集到周遭,从而实现“自我修复”。

图为美航局公布的小行星采样计划设想图

不过,也并非没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005年、2015年和2020年,欧航局和美航局先后提出了多个计划,用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这些计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采取直接撞击的方式,著名的SpaceX公司已经就这一方式与美航局展开了合作;其二是在小行星上安装推进器,通过不断提供切向力改变其轨道,原理类似车辆通过改变轮胎方向来转弯;其三则是在小行星附近设置一个或数个卫星,通过足够强大的引力或者电磁力吸引的方式改变其飞行轨迹。

图为卫星观测小行星设想图

这三种方法也各有其缺陷所在。撞击方案需要质量足够巨大的撞击物,一颗一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大致需要500吨物体的撞击才有可能大幅改变飞行轨迹;推进器方案则需要面临小行星所受引力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需要随时根据引力环境的变化改变推进方向;卫星方案的问题在于,目前人类尚不足以创造出能够提供足够强大引力或者电磁力的卫星。

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可以视作是推进器方案的极化版本

总的来说,目前人类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破坏和延迟两种。导弹或者核武器直接攻击小行星的方式即为破坏手段,具备一定可行性,但也有其极限;撞击、推进器和卫星方案则属于延迟手段,其主要限制是人类现有技术水平尚不足以完全实现。值得庆幸的是,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的“短期”内,人类尚不必担忧小行星毁灭人类一事。但是,未雨绸缪的科学家们早已经开始准备应对并且不断为之努力,这是所有人都应当牢记和感激的。

作者:念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