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my Celep, Megan Coolidge & Lori Bartczak
编译:金建宁 来源:公益交流站
对 NGO 领导人而言,NGO 的永续性,亦即长期、持续发挥社会影响力的能力,是重要的议题。新冠病毒扩散,社会各层面动荡不安,同时让许多 NGO 致力消除的深层社会不平等重新浮上台面,打造组织永续性成了优先要务。
过去数周,我们和许多 NGO 谈过,他们对于该如何延续计划与服务感到忧心。最近,拉皮亚纳顾问公司(LaPiana Consulting)的调查确实显示,93% 的 NGO 受访者已经必须调整或削减服务。为了在不确定的未来保持生存力,组织需检验自己的社会影响力、经济生存力与执行能量。
Li Lin @ unsplash
谈到永续性,财务健全状况当然重要,然而,我们在 2008 年经济衰退及往后数年研究了超过 50 个 NGO,并纳入和数百个 NGO 共事的经验,结果显示,想达到组织永续性,要从更宏观的角度着眼 —— NGO 应先反思其社会目的(social purpose),厘清组织想产生的影响力,将有助于引导组织进行财务规划,以及如何发挥影响力。
面对疫情,以下是 3 个 NGO 应着眼思考未来的方向。
社会影响力:重新检视愿景,自问「我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并且重要的是,趁着疫情造成环境和需求改变,组织需重新检视社会影响力愿景,亦即回答「组织想创造的影响力是什么?」、「如何去创造影响力?」。除了在财务与决策方面告知内外部人员,思考影响力愿景,也有助于确保业务维持相关性。
在我们访问的组织中,许多人正在改变计划与服务,打造新的合作关系,以扩大触角和影响力,利用这个时机提倡系统性变革。举例来说,非营利组织「城市的面包」(Bread for the City)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提供粮食、医疗、法律与社会服务,疫情期间,不得已关闭提供给大众的食物储藏室后,开始和新伙伴合作递送杂货给居民,并扩大医疗服务范围至远距医疗和新冠病毒筛检。
Md. Shazzadul Alam @ unsplash
如何在目前环境中形塑事业价值,也许,可以从回答「此时此刻,组织价值是什么?为何重要?」出发,进而号召捐赠者、吸引合作伙伴并激励员工。
举例来说,非营利组织 KaBOOM! 致力和社区共同打造游乐场,以前在飓风及其他紧急事件后复甦的地区,KaBOOM! 就观察到该如何凝聚社区。疫情期间,尽管社交距离规范中断了计划,但 KaBOOM! 知道在疫情过后的复甦期,游乐场将变得重要。执行长詹姆士.席格尔(James Siegal)近日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写道:「疫情证明游乐场作为社区聚会场所的价值,如同许多其他议题,这场疫情也凸显了已经存在的不平等,而且可能会使问题恶化。」KaBOOM! 正透过新的方式吸引居民参与,例如和社区举办虚拟设计日,提供儿童设计平台,以描绘出梦幻游乐场。
经济生存力:动荡时期,如何确保营运资金?
可持续运作的组织拥有几个特点,包括可预测且可靠的收入、支出与预期收入相符、手边有足够的现金可应付紧急需求、制定监控财务流程状况⋯⋯。
然而,疫情期间,许多 NGO 面临服务需求增加、资金来源中断的困境。非营利金融基金组织(Nonprofit Finance Fund)最近一项调查显示,60% 的 NGO 正在经历动荡,威胁到组织的长期财务稳定性,64% 组织预期在未来数月受到持续威胁。尽管世界动荡,有些事情是领导人现在可以去做的:
1. 检视捐款来源多样性,评估财务现况
现金管理至为重要。组织每月营业成本多少?手边有多少现金?虽然现在并非追求新资金来源的时刻,但检视捐款者的多样性,可以了解组织对各收入来源的依赖度,以便在失去主要资金来源时,知道该如何应对。
markusspiske @ unsplash
2. 沙盘推演,设想最好、最坏、预期处境,进行财务规划
没有人知道经济前景会如何发展,又将如何影响组织。组织可以设计最好、最坏和预期的情境,并规划每种情境发生时的应对方式,运用外部资料和过去经验,进行合理假设并着重在能掌控的事物上。
直得提醒的是,在某些情境下,长期持续发挥影响力可能代表在短期缩减规模,甚至是合并,许多 NGO 在 2008 年经济衰退后皆如此。
3. 与捐赠者真诚对话,掌握未来捐款意向
为了掌握既有捐款的可信赖度,组织可以确保捐赠者了解组织的需求,询问他们对于自己的计划,和未来捐款意图,并请求他们对组织直接提问。同样地,为估计服务费用、售票收入或会费等收入来源,组织可考虑和顾客、会员谈谈,了解他们计划如何在未来数月参与组织。许多组织会询问会员是否有意愿对特定活动预付费用,协助他们关切的计划与服务在持续运作。
行动执行力:领导力、适应力、数位力,该如何支撑组织营运?
发挥社会影响力需要人才、制度和流程,为因应全球性的居家防疫令,许多组织改采虚拟营运模式,弥补志工的流失,同时也要面对许多承平时期不会有的挑战。
举里来说,以华盛顿都会区计划生育联盟(Planned Parenthood of Metropolitan Washington)为例,他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建立科技与基础设施,以便开始提供病患远距健康照护服务;非营利组织「共享我们的力量」(Share Our Strength)虽然面临活动收入大幅减少,同时来自个人捐赠者的捐赠大幅增加,因此将团队能量转而着重在募款方面。
尽管疫情挑战组织不能面向的能力,下列 4 点是永续性的核心:
1. 领导力 —— 建立信任,看见人性需求
在充满挑战的时刻仍保持韧性的组织,往往有强而力且分散的领导阶层,能因应不断进化的挑战,迅速作出决策。此外,以执行团队为优先,与员工保持频繁、透明的沟通,以及良好治理实务(governance practices),有助于建立、维持组织所需的信任。
此刻需要领导阶层正视员工的完整人性(full humanity)、真实性、脆弱性。
地方行动支持公司(LISC)执行长莫里斯.琼斯(Maurice Jones)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在情感方面提升自己,透过话语和行动,允许人们显露他们的伤痛」,举例来说,在最近一场员工会议中,琼斯反思了宗教节日在疫情时刻可能对于人们的意义。就长期招募、留住和支持人才方面,正视人性真实的领导人现在也较能够带领组织长远发展。
2. 调适力 —— 未雨绸缪,考虑快速成型的倡议行动
疫情肆虐之后,组织调适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现在起,组织可以开始思考未来 6 到 12 个月在客户需求、行为及经营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变化,以及组织能应对的方式,设立短期财务和影响力目标,并针对未达成目标规划行动。思考创新方法的同时,考虑以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方式试验,而非推行需大规模分析和经验证之执行纪录的主要倡议。
Md. Shazzadul Alam @ unsplash
3. 合作力 —— 发展合作,激发创意新火花
许多组织开始以有创意的方式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力,例如终结飢饿联盟(Alliance to End Hunger)最近召集了一群全国性反飢饿团体,透过电话联络,协同举办了一项推广活动,支持《家庭优先冠状病毒因应法》(Families First Coronavirus Response Act)及《冠状病毒援助、救济暨经济安全法》(CARES Act)中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SNAP),并持续促进该计划福利的提升。
人力资源策略师裴媞琪.沙阿(Pratichi Shah)建议组织在合作时必须兼顾 3 要点,包括提倡合作重要性的组织文化、 具有合作技能的团队、奖励合作行为的领导阶层。
4. 科技力 —— 科技将更加关键
Salesforce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85% 的 NGO 表示科技对长期营运成功很重要,但只有 23% 的组织对于运用科技规划长期性策略或愿景。
随着 NGO 仓促转向虚拟营运模式,健全系统、会使用该系统的员工需求将变得更明显,不论是在数据本位决策(data-informed decision-making)方面,或以更低成本执行更大规模的服务方法,科技是营运持续的关键,在接下来的复甦期间仍会保有关键性。
Clay Banks @ unsplash
给捐款者的另类号召
如他人撰文指出,慈善事业长年由白人主导的实务及心态,在收受资助的对象和方式上,有着深层不平等,造成有色人种领导的基层组织和一些被边缘化的组织,不论金援上或实务上,都难以在困难时期提供援助。
新冠病毒不成比例地影响有色人种社群,资助者必须开始看到这些组织,必要时改变资助方向。此刻,非营利事业需要以新的方式前进,且应该着重于废除压迫性制度、重新分配资源,并赋予最接近受助人群的团体更多资源和权力。
将个人采取的心态,应用在组织上:重新聚焦在重要的事物上
过去数周,无常和不确定使得许多 NGO 领导人好像处于失控状态。我们的建议是,将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采取的心态,同样应用在组织上。
疫情让许多人重新聚焦在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事物上,同样地,把此时当作让组织同样重新聚焦的时机,以组织的工作宗旨为基点出发,有助 NGO 在未来继续打造愿景。
ref:
https://ssir.org/articles/entry/three_things_nonprofits_should_prioritize_in_the_wake_of_covid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