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滕瑾
“我几万张虫图都是手机拍的,我觉得用手机对虫子的闯入感不强。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朋友,只要有一个手机,你完全可以看到另外的非常生动的、非常美好的世界。到现在为止,我带动了很多人,他们通过一个手机,拍花拍虫子找到了无限的快乐。”
12月20日,在新书《与虫在野》分享会上,作者半夏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讲述了她观察昆虫、拍摄昆虫过程中获得的幸福。
新书《与虫在野》分享会现场 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滕瑾
“半夏”是杨鸿雁的笔名。1966年秋出生在云南的她,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昆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过长篇小说《铅灰暗红》《活色余欢》等。
《与虫在野》 半夏 著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分享会上透露,“说句老实话,当我知道半夏写了这么一本有关虫子的书的时候,比听到她又出了一本小说要高兴得多。我是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多一本小说或者少一本小说。但是,你们想一想写虫子的书,写虫虫的书,有没有?很少是吧?当然除了科学研究的不说。所以我特别高兴的是,听说半夏写了这样一本书,这真比写一本小说有意思。”
“我特别喜欢看的是‘人虫对眼录’部分,完全是怀着惊喜和巨大的好奇。今天特别高兴,认识了一个虫虫,拍它、描述它,然后说怎么认识它,我觉得看起来特别有趣。我觉得就这本书其实可以做两三本书。”李敬泽说。
拿着手机拍虫虫的半夏 图片来源:半夏
“有人问说这个‘与虫在野’是什么意思?”半夏对记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然后又给出了饱含深意的回答,“‘在野’就是走向旷野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过‘自然野地里蕴含着对这个世界的救赎’,我就觉得这就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然后节假日我就拼命的走,到荒野里面去拍虫子,这样一拍拍了5年。”
这5年来半夏拍了上万张虫图,“有人说你跟虫子怎么玩得那么好,你拍虫子都很好看,那是因为我跟虫子的关系是‘恋爱关系’”。半夏告诉记者,“我寄情在它们身上。这5年,哪只虫哪一年在普洱拍,还是在昆明某座山上拍的,或者哪个村子里什么环境拍的,我都记得。我觉得我是个‘虫痴’。”
因为美人蕉叶片上的“丽蝇”,半夏当起“荒野侦探”。 图片来源:半夏
翻看《与虫在野》,记者发现半夏并没有正经八百地给读者讲述知识、搞科普,她用图文并茂、文图互证的方式,讲述自己寄情自然的亲历故事。全书分三个部分,“在野阅微”是半夏近年来累积的自然观察笔记;“人虫对眼录”以图片和图说形式,以日期为序,展示了半夏于四季中拍到的各种虫;“念虫恋虫”是半夏由观虫觅虫而生发出的一些“散金碎玉”和即时性的感悟。
《与虫在野》在11月2日获评2019年度十大“中国自然好书”之一。“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给大家一个印象,就是亲近自然、走进自然,跟自然玩好一点,你自然的就会关心环境、保护生态。我特别希望大家像我这样,不单是看虫子,你可能讨厌虫子,但你可以看野花,看各种各样神奇的自然物。”半夏以此寄语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