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外出巡查,遭一位老妇人破口大骂,朱元璋:敢问你儿子是谁

人生在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别人的恩德。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古代的皇帝们也是不甘落后。

不过皇帝都是日理万机的主,若忘记一两件事情也不算稀奇。这不,明朝皇帝朱元璋就因为忘记了别人的恩德,结果被一名老妇人指着鼻子骂。

虽然当时的朱元璋以贵为九五,但却放下架子询问老妇人为何谩骂。

老妇人毫不客气,说朱元璋忘恩负义,她的儿子多次相救,最后还送了命,可册封群臣时,却将他忘记。

朱元璋一时想不起,于是说道:“敢问你儿子是谁?”

老妇人随即答道:“韩成”。

这位韩成是谁?朱元璋到底欠此人多大的恩德?他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甚爱之

元朝末年,各路诸侯四起,剑指元都。但想要击败元军,还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征兵就成为了各路诸侯日常最为繁重的工作。

不过在这些诸侯当中,就属朱元璋的军队最有号召力,五湖四海的能人志士齐聚到此,共谋天下。

有一天,朱元璋的征兵营和往常一样热闹,一波接一波的人前来报名参加。可群人中有一个青年人非常特殊,轮到他登记的时候,把登记官吓了一跳。

原来此人不论是身形和样貌都和朱元璋有八九分相似,登记官以为是朱元璋前来视察,于是马上站起来对着这个青年行礼。

青年很是纳闷,直到军官喊了他一声吴王(朱元璋此时已称王)时他才明白过来,这肯定是认错人了。于是他赶紧自报家门,他说自己姓韩名成,来自濠西(如今安徽芜湖),并非是吴王。

登记官仔细一看,这位青年虽然和吴王很像,但缺少吴王身上的那种沧桑,看来真的是认错人了。

不过这天底下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能如此相像,确实难得。于是登记官直接将青年举荐给了朱元璋。

史书记载,朱元璋见到韩成后“甚爱之”,于是将其带在身边,并封为前牙将,负责保护自己的安全。

舍命相救

此后韩成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次在朱元璋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而最后一次保护朱元璋是在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时,陈友谅以三倍于明军之势对其穷追猛打。在一次战斗中,朱元璋所在的战船被包围。

在这生死之际,韩成突然上前脱掉了朱元璋的帅袍,然后跪在地上情真意切地说:

“待臣设计,以退贼兵。”

说完头也不回地来到战船的帆板上和敌军对话。

敌军一看“朱元璋”出来了,马上停止了进攻。此时“朱元璋”高呼道:“早就听闻将军是位神人,今日一战果然不同凡响。朱某虽败,但恳请将军放了我的下属,若将军答应,我马上投湖自尽。”

说罢,“朱元璋”一头扎到了湖水之中。

此时敌军只顾着下水打捞尸体,也就没管船上逃跑的人。

老妇骂街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朱元璋成功逃走之后掉转头来反击,最终获得了胜利。

公元1368年,朱元璋扫清了所有障碍后建立了大明朝。此后他册封所有有功之臣,但唯独忘记了曾经多次救他的韩成。

而老来丧子的韩母因为无依无靠只能靠行乞度日。终于有一天,韩母等到了外出巡查的朱元璋,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发生的那一幕。

当朱元璋听到韩成的名字之后,惭愧非常。若没有他,也不会有自己如今的风光。所以朱元璋当即放下巡查的事物,将韩母接入皇宫。随后下旨追封韩成为高阳侯,并修建了一座侯府,而侯府的一切生活开支都由吏部直接支付。

这件事情到此就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对于此事有学者进行过研究,朱元璋当时没有册封韩成有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真的忘记了。因为从鄱阳湖之战,到洪武三年册封群臣,前后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任凭朱元璋的记忆里再好,想要在近十年里记住每一个死去的人,确实不容易。

第二就是觉得没必要,因为韩成没有子嗣,虽然知道他的母亲可能还在世,但却不知道在哪里。所以将封赏的名额留给活着的人才是明智之举。

但不论是哪一种,朱元璋没有封赏确实不该。但好在之后的弥补工作做的还不错,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参考资料:《明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