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上海集群”缘何能领跑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发挥突出作用。放眼全国,源自上海的这一群体,其发展状况则处于领先位置。记者从昨天开幕的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获悉,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培育数已达1.2万余家,是全国首个破“万”的城市,占全国专精特新企业的比重接近9%。

专精特新“上海集群”缘何能够领跑?实际上,这既是相关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受益于上海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是国内最早启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地区;而且,在历次全国性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已3次荣登榜首。

强大韧性背后是强大创新力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依靠科技创新,大胆开辟新赛道——如果要对上海的专精特新企业做一个画像,那么,上述描述无疑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来自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当前,全市70%的专精特新企业,属于上海着力发展的“3+6”产业(三大先导产业及六大重点产业),另有近30%的企业,集中在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领域。可以说,专精特新集群是构成上海实体经济高端环节的骨干力量。

从内生动力看,创新无疑是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的鲜明特色。其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产值/营收的比重)达9.9%,平均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7.2%,平均每家企业拥有47.9项知识产权——上述指标不仅远远高出在沪企业的平均水平,和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群体7%的平均研发强度、22个授权发明专利的户均知识产权密度相比,也都胜出一筹。

在上海的专精特新企业中,拥有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的超过1000家,主持或参与过国际标准及行业标准修订、制定工作的企业,超过2000家。面对大环境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沪上专精特新企业也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韧性——近两年,它们的平均营收(或产值)增幅达到6.8%,净利润增长超过20%的企业有4000多家,新增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也有120多家。

瞄准痛点环节优化顶层设计

早早看到专精特新企业所蕴含的动能和潜质,上海在2011年率先启动相关培育体系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到配套政策,都瞄准相关中小企业的难点和痛点,为其雪中送炭。

过去两年,企业生存环境面临不少挑战。上海连续出台相关措施,为企业降本;特别是今年,则聚焦地、房、水、电、能、网等专精特新企业关注的成本领域,出台进一步促进“工业降本”的政策,预计可为企业节约150亿元以上。

好企业不缺土地,好项目不缺空间——这是上海面向专精特新企业不断重申的承诺。为确保优质企业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全市已建立55个特色产业园区、3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以来,上海又大胆改革,推动“工业上楼”。

背靠央、市、区3级财政,上海构建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方位资金支持体系。其中,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已对63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贷款进行贴息;全市16个区也都针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别设立了奖励政策,标准不低于10万元和30万元。

总体上,根据《上海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全市已提出10方面举措,常态化推进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和扶持,形成“梯度培育”工作体系。也就是说,上海将自下而上,构建从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直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金字塔结构。实际上,在上海率先形成逾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的背后,一个10万级规模的优质中小企业集群是其坚实的底座。

厚植服务土壤为企业赋能

在全市性政策支持体系之外,上海还通过各种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送上贴心服务。以金融沃土助力企业发展,这是上海的一大特色。目前,总规模达357.5亿元的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母基金就设立在上海。这一国内首家设立在北京之外的国家级母基金,以及其在沪设立的五支子基金,已经为超过200家在沪专精特新企业投资。今年8月,上海还设立了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预计专精特新企业将成为其重点投资方向。

信贷方面,全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即将突破1200亿元;在沪商业银行的“专精特新贷”相关产业已超60项,贷款余额逾3300亿元。下一步,全市将推动商业银行“专精特新贷”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另外通过新推出“上海市专精特新专项担保计划”,实现担保业务扩面增量,并将单户企业的担保额度上限,从目前的2000万元提升至3000万元。

此外,上海一直在构建和完善覆盖全市的企业服务网络,努力实现政策的精准匹配、服务的便利获取、诉求的高效达成。借此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契机,全市在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方面,已形成新思路。未来3年,将遴选培育1000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打造1000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站点,建成100个服务枢纽,构建起“3公里企业服务圈”。依靠这张高质量的企业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不仅要为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赋能,更要聚焦企业出海、数字化转型等加大服务力度。

作者:张懿

文:张懿图:邢千里编辑:傅璐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