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遗言常炯炯”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我们深深感念先辈们不仅留下了伟大的精神、不朽的功勋,更有铿锵的誓言、动人的遗言。

言为心声。这些言语,从英烈们的灵魂深处流淌出来,或如刀似剑、令敌胆寒,或激情澎湃、催人奋进,或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不仅令人动容、意味犹长,而且独具英雄主义的美学意蕴。

年近九旬的老红军刘光远弥留之际,已经发不出声音,仅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女儿见父亲有话想说,便小心翼翼地托起一个写字板。气若游丝的老人用尽全身力气,靠唯一能够活动的右手,颤巍巍地写下了五个歪歪扭扭的“黑疙瘩”。

老人走后,儿女们经过多次辨认和分析,终于恍然大悟,那像天书一样的五个“黑疙瘩”原来是最经典的革命语言:共产党万岁。刘光远曾是红六军团的老号兵,长征途中三次负伤,次次命悬一线。这五个“黑疙瘩”,是老人一心一意跟党走、一生一世念党恩的生死见证。

“只有遗言常炯炯,誓将白首契初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革命军人,生也为党,死也为党,遗言里始终闪耀着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大爱的情怀。

夏明翰被最后一次审讯时,与敌法官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你多少岁?”“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你知不知道你们的人在哪儿?”“知道。”“快说。”“都在我心里。”“你难道不怕杀头?”“怕杀头就不革命了”……被捕后的第三天,夏明翰奋笔写下那首震天动地、光照千秋的《就义诗》后,慷慨赴死,时年28岁。

“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我是中国人,决不能在强盗面前躺着死”“让反动派的枪声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以宁死不屈的勇气、宁折不弯的骨气、敢于胜利的底气,在战场上,在刑场里,在牢房中,留下了一句句气壮山河的铁血遗言。

“浩气尚能凝碧血,遗言终不化青磷。”这遗言,是决不屈服的抗争誓言,是为国为民的肺腑之言,更是革命到底的战斗宣言,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谋之、久久为功以成之。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就义前给年幼的儿子写下饱含深情的遗书:“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46年后,她的儿子陈掖贤辞世前没给子女留下任何家产,只有寥寥几句话:“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一次次传扬奶奶的故事,传播忠诚与信仰、传递信念与力量:“奶奶是一个弱女子,甚至给自己取的字都为‘淑宁’,但时代没有给她一个安宁的立锥之地。她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反抗,选择了一种为更多人的安宁而不惜牺牲的信念,成就了一项伟大的事业。”

“愿将热血洒明尘,且把遗言托旧人。”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春蚕到死丝方尽”;生命终结之时仍然念兹在兹、死而后已,“蜡炬成灰泪始干”。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并交代:“我的后事一切从简,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死后将我埋在马兰。”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恳切地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以焦为姓,泡桐何其有幸;与桐并老,裕禄此生无憾。

“躯壳纵填沟壑去,精神犹在海天张。”舰载机飞行员张超从跳伞负伤到牺牲,时任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他清楚地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只言片语,流露出张超对飞行事业的无限眷恋;生死一瞬,见证他无愧于“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飞鲨”勇士的英雄称号。

“我与源公旧相识,遗言潇洒有人传。”朱德同志在纪念左权将军牺牲一周年追悼会上庄重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重温先辈遗言、铭记先烈遗志,叩问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够点燃更多人心中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精神火炬,凝聚起强国强军、矢志复兴的强大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