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杨淑馨
当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掀起了新一轮技术浪潮时,一场以“AI培训”为名的“收割战”正在市场上演,质量参差不齐的DeepSeek网课让消费者叫苦不迭,直呼“货不对板”。
号称能从入门到精通的“速成教程”是东拼西凑的公开资料,宣传能迅速变现的“暴富秘籍”实际上是无资质的“注水课”,更有课程“挂羊头卖狗肉”,借DeepSeek名号进行引流,却卖起了毫无关联的内容。消费者被“日入十万”“AI稳赚不赔”等话术吸引购买动辄成百上千元的高价课程,部分AI网课成了围剿消费者的付费陷阱。
事实上,此类网课的“收割”剧本早已不新鲜,从元宇宙到ChatGPT再到此次的DeepSeek,每一次技术热点兴起,AI培训便会“卷土重来”。这些“掘金”套路本质是利用公众对技术的认知鸿沟,凭空造出一条所谓的“技术捷径”,将公众的学习需求异化为“AI焦虑”。
除了虚假宣传的AI培训以外,AI技术的光环正被更多投机者挪用,以“AI消费”为名的割韭菜乱象层出不穷。“高回报”的AI理财让却让人破财、AI诊断疾病的手环算法漏洞百出、贴上AI标签的玩具漫天要价,“AI包装”已经成为收割消费者的新镰刀。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然而,这些技术“面具”下的“焦虑生意”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还可能扭曲技术发展方向,让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在投机炒作中异化。
遏止AI消费乱象,监管必须及时“亮剑”。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网络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课程“黑名单”和投诉快速响应通道,对虚假宣传、无资质培训等行为提高处罚力度。平台须压实主体责任,对课程提供者的教育资质、内容合规性进行实质审查。而消费者则应当清醒地认识到AI只是辅助工具,绝非“点石成金”的万能法宝。对“无脑暴富”的话术提高警惕,选择官方认证学习渠道,方是抵御焦虑营销的根本之道。
技术进步本应照亮未来,而非成为投机者的敛财工具。唯有撕开“暴富神话”的虚伪面纱,筑牢理性消费的认知防线,才能让AI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而非沦为又一场“割韭菜”的狂欢。(参与采写:陈雪莹)
编辑:郝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