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裁1900人!保时捷在华三连跌,“被小米打得只剩品牌价值”

“地主”也扛不住了

销量下滑,转型不顺,保时捷也扛不住了

由于电动化转型缓慢等问题,保时捷已经明确——将在两大工厂裁员。转型会影响到财务状况,但转型却又势在必行。

祸不单行,新势力也已经攻到了核心腹地。小米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打破保时捷纪录,用电机战胜了内燃机,打破了传统豪华引以为傲的护城河。

前保时捷设计师都表示:小米把保时捷打得只剩品牌价值,没有产品价值了。

保时捷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广告牌,现已拆除

01 保时捷裁员

保时捷上下齐动刀,开启了新一轮裁员。

不久前有报道称,保时捷监事会发布声明,计划提前终止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和销售主管Detlev von Platen的合同。

二人都是加入保时捷超20年的老将,年近花甲,有消息称他们此前因为业绩和股价下滑遭到批评。

一举拿下两大高管,紧接着又开始在本土裁撤一线员工,涉及员工约1900人,大约占总员工数的4.5%。

这些员工主要来自两家工厂,分别是祖文豪森(Zuffenhausen)工厂和魏斯阿赫(Weissach)工厂。

前者是纯电轿跑Taycan的生产地,后者则生产制造此前国内的热销车型卡宴和Macan

对于此次裁员,保时捷不希望“强迫员工”,计划采用“自愿措施”让员工走人,比如“鼓励”员工提前退休或者领取遣散费。

不过奇怪的是,保时捷一边裁员,另一边还要招人,但表示在招聘新人时会采取“限制性措施”

保时捷并没有进一步解释所谓“限制性”是什么意思,只透露裁员有两大原因:

外部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自身电动化转型缓慢

就在裁员前一周,保时捷确认,由于电动化转型受阻将推出更多燃油车型和插混车型

原本按照此前计划,保时捷推出纯电版卡宴后将逐步淘汰现有燃油版和插混版卡宴,但由于电车增长放缓,保时捷此前宣布,燃油版卡宴至少10年内不会停产。

据说将搭载四电机的卡宴纯电版已被推迟开发,此前该车型的Coupe版已进入了测试阶段。

卡宴Coupe EV谍照,图源:MOTORAUTHORITY

另一款SUV车型Macan也受到了战略调整影响。

有消息称,由于纯电版Macan销量低于预期,保时捷正考虑对燃油版车型重新设计。

保时捷开年频繁调整的焦虑,就藏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当中。

02 “保时捷只剩品牌价值了”

此前保时捷已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情况。

在连续增长三年后,保时捷销量再次下跌,全球累计交付31.07万辆车,同比下滑3%

具体来看各大地区的情况。

在全球五大市场中,中国是唯一销量下滑的市场,创造了三连跌。

2024年销量为5.69万辆,同比大跌28%,一朝回到10年前。

2015年,中国以5.8万辆的年销量,一举成为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并在2021年达到9.57万辆的销量顶峰,占到了保时捷当年总销量的31.7%

此后保时捷在华销量连跌,在2023年被北美市场超越。

2024年滑落至保时捷第三大市场,市场份额进一步下跌到了18%

不过,2024年北美市场表现也不算突出,年交付量为8.65万辆,同比只增长1%。

从细分车型来看,保时捷最畅销的依然是卡宴,国内指导价91.9万元起售,2024年全球销量为10.29万辆,同比增长18%。

起售价103.8万元的Taycan,销量则降至2.08万辆,直接腰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生产Taycan的工厂会进行裁员。

然后是此前国内据说进不了车主群比较受欢迎的Macan,即便新增了纯电车型,也依然没有挡住下滑趋势。

全年累计交付8.28万辆,同比下滑5%,其中有1.8万台还是纯电版。

Macan是保时捷的入门车型,国内57.8万元起售,也是最先转向电动化的产品。

同时还是保时捷在国内的销量主力之一,由于换代间隔时间长,再加上近年问界、理想和蔚来等国产豪华的崛起,市场受到挤压。

同时,由于中国市场需求下降,行政轿车帕拉梅拉的销量也下滑13%,降到了2.96万辆。

帕梅也是保时捷在国内的热门车型,有时销量甚至高于更便宜的Macan,此前国内经销商“逼宫”保时捷总部,最终保时捷中国的安抚措施就包括拿出1000台帕梅,帮助经销商优化库存和现金流。

原最大市场销量连跌,2024年全球交付下滑,保时捷的财务状况也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利润

这体现在最新的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中:

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营业收入为285.6亿欧元(约2174亿元),同比下降5.2%。

其中,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59亿欧元(约1971亿元),同比下降6.8%,占总收入比重的90.7%

利润层面,前三季度毛利为73亿欧元(约556亿元),同比下降15%

运营利润为40亿欧元(约304.5亿元),同比下降26.7%。

汽车业务的运营利润为37.71亿欧元(约287亿元),同比下降27.9%。

公司营业利润率降到了10.7%,远低于此前中期预期的17%-19%

前三季度的税后利润为27.64亿欧元(约287亿元),同比下降30%,在核心财务指标中跌幅最大。

同时,汽车业务净现金流降到了12.35亿欧元(约94亿元),与年初相比减少了21.59亿欧元(约164亿元)。

保时捷在财报当中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处于产品线更新和转型阶段,正在汽车研发上进行大量投入。

去年前三季度,汽车业务的研发成本为23.1亿欧元(约175.9亿元),同比增长13.4%,研发投入占总成本的比例,也从去年同期的7.3%提升到了今年的8.9%

并且,为了加大对车辆以及电池的研发,保时捷预计还将额外产生8亿欧元(约61亿元)的支出。

基于并不乐观的销量和财报指标,保时捷做出的全年预期,依然维持在7月份下调后的基准:

预计2024全年销售收入390-400亿欧元(约2969-3045亿元)之间,低于年初预期的400-420亿欧元(约3045-3197亿元)。

纯电车型占所有车型的比例,预计为12-13%,同样低于年初计划的13-15%

保时捷业绩不佳,裁员调整,是豪华品牌在百年汽车工业变革中产生危机感的缩影。

连保时捷原设计师,现理想设计总监本·鲍姆都感慨:

路上跑的小米有Taycan一样的功能,甚至更多,但价格只有六分之一。

这让保时捷只有品牌价值,没有产品价值了。

但问题是,有哪一个产品品牌,可以在失去了产品价值之后,依然能够靠品牌价值持续赚钱?又有什么用户,真金白银支持只有“品牌价值”的品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厦将倾,往往都是从里子开始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