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语言艺术的大师”称号的由来

赵树理先生,生前身后被赋予各种称号。生前,诸如农村作家、人民作家、中国享有盛名的小说家、文艺作家、中国著名作家、“语言艺术的大师”等;身后,诸如“太行人民的儿子”、优秀曲艺作家、“文摊”文学家、杰出作家、剧作家、描写中国农民的“铁笔”“圣手”、“山药蛋派”“主将”等。这里,先说一下“语言艺术的大师”称号的由来。

周扬同志语:

1956年2月27日至3月6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在北京召开。27日上午,周扬同志作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的报告,指出:“现在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中,轻视民族遗产的倾向还是严重存在的。作家们研究中国小说和诗歌的传统太不够了。这种现象必须改变。鲁迅的创作开创了整个新文学的历史;他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一切文学遗产中对我们最亲切的,也是最宝贵的和最有价值的;我们必须首先认真地加以研究。郭沫若的‘女神’开辟了一个新诗的时代。作家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赵树理都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

1956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周扬同志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上的报告(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 。

胡耀邦同志语:

1981年12月18日至27日,全国故事片电影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7日下午,胡耀邦同志会见会议代表并发表讲话《坚持两分法 更上一层楼》,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它说明,没有文采,没有好的语言,就不能打动人心。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而无文,肯定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大家看中国近代的大文豪,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赵树理,等等,哪一位不是语言艺术的大师?

1982年第21期《红旗》杂志刊发胡耀邦同志会见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坚持两分法 更上一层楼》,同年11月1日《人民日报》转载。

胡耀邦、周扬的身份,《人民日报》《红旗》在中国报刊领域的位置,“语言艺术的大师”这一称号,对赵树理先生的文学成就予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然,就赵树理先生的文学成就和语言特色而言,“语言艺术的大师”对先生而言,名不虚传、名实相副。

例句三则: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了,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上去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摘自《小二黑结婚》

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

自从有村长,一当十几年。

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

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不如弄块版,刻个大名片,

每逢该投票,大家按一按,

人人省得写,年年不用换,

用他百把年,管保用不烂。

——摘自《李有才板话》

张得贵,真好汉,

跟着恒元舌头转?

恒元说个‘长’,

得贵说‘不短’;

恒元说个‘方’,

得贵书‘不圆’;

恒元说‘沙锅能捣蒜’,

得贵就说‘打不烂’;

恒元说‘公鸡能下蛋’,

得贵就说‘亲眼见’。

要干啥,就能干,

只要恒元嘴动弹!

——摘自《李有才板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