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青团、斗鸡子,清明节的文雅过法很上流社会

《国语》记载:清明风,阳气上升,万物齐巽。

“巽”出自《易经》第57卦,意思是顺从,顺遂。传统节日清明将至,这既是踏青的愉悦之日,也是祭扫先祖的哀悼之时。

在一个节日里,把一喜一悲两件事都干了,而且还能毫无违和,只有崇尚阴阳之道的华夏民族有这样的智慧。

论到吃,中国人当之无愧是祖师爷,中国人表达对一件事的重视,绝对会表现到美食上:不仅要美味,还要有寓意,更会符合阴阳顺逆之道。

清明的美食每年都会吃,“源易缘”从味道、寓意、阴阳三个维度看看老百姓和上流社会都怎么吃。

老百姓这样吃:南吃青团,北敲鸡蛋

民间清明美食南北泾渭分明,南方主要蒸青团,北方主要是吃清明蛋,这和南北方的粮食结构有关。

饭里加点清明风

无论南方北方,清明节的食物都要加入春天的气息,南方加的是艾草或麦浆,而北方则用荠菜。

荠菜、韭菜、艾草三样,是入清明美食三样重要的主角。这和清明阳气上升的气候相得益彰。

清明时节,韭菜和艾草正鲜嫩,且荠菜、韭菜、艾草在食物属性中都属纯阳之物,清明之后,秋冬季节的阴晦之气逐渐褪去,阳气升腾很快。

清明虽是阳气升腾,但此时阴气还重,吃些艾草、韭菜等物,有助于阳气的舒发,正暗合了清明风的节气特征。

南方的青团、清明粑粑等,都是用艾草或麦浆榨汁,加入糯米粉中,蒸煮,再包入馅料而成。

北方的荠菜煮鸡蛋,用长老的荠菜加上鸡蛋同煮,既有春天的味道,踏青时能够饱腹,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玩。

敲蛋

清明吃鸡蛋很多地方都有,其中有一种吃法和祭祀一同进行,清明祭扫时带上白水煮鸡蛋,祭扫时把蛋壳敲碎放到墓地旁,把鸡蛋吃掉,表示重生、换好运之意,子孙后代会脱胎换骨出人头地。

斗鸡子

清明节吃鸡蛋各地都有,有的地方会把煮熟的鸡蛋雕画上各种图案,并参加斗鸡子的比赛。

斗鸡子,就是把煮熟的鸡蛋、鹅蛋等互相撞击比赛,谁的鸡蛋没破谁获胜,能够进入下一轮的晋级赛。鸡蛋破了正好,在春天的微风里享受美味。

上流名士这样吃:一杯清茗祭先祖+老北京“寒食十三绝”

说到清明美食,一般都会想到青团、荠菜鸡蛋、欢喜团这些民间特色美食。其实,在清明时节上流社会文雅和正式的美食是:一杯清茗。

一杯清茗祭先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祭祖、扫墓。而祭祀用的食物,最讲究的不是猪牛羊等生祭,而是一杯清茶几样果品。

古人最早用茶做祭祀起自南北朝,《茶经》中记载,是南齐世祖武皇帝,他在遗书中对子孙交代,死后千万不要用牛羊牲品祭奠,只要供奉饼果、茶茗、干饭、酒类就可以了。

此后,清明祭茶,成为上流社会的普遍做法。

异闻:

关于用茶祭祀,《异苑》中还记载了一个怪异故事:郏县陈务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她们居住的院内有一座古墓,平时喝茶,都先向古墓前泼洒一杯。古墓主人托梦感谢女子用茗茶祭祀,次日院中有十万铜钱回报主人。

用清茶祭奠延续下来,现在清明祭祖,用的供品大多是香茗、果品等。

清明时节,明前茶正上市,古代名士清明品茶、斗茶正应时。

寒食十三绝:

在老北京,清明时的美食是寒食十三绝,全套包括:姜丝排叉、螺丝转儿、硬面饽饽、糖卷果、豌豆黄、艾窝窝、马蹄烧饼、焦圈、馓子麻花、驴打滚、蜜麻花、糖火烧、芝麻酱烧饼。

寒食美食不动火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这期间的食物大多都是点心、烧饼等成品,吃的时候就是凉着吃,这和春秋时期介子推有关。

传说,介子推是在晋文公落难逃亡时跟随左右的功臣,在晋文公被追杀,快要饿死时,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加餐,晋文公以此逃过一死。

随后,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后,介子推不愿享受富贵,就偷偷和母亲归隐山里,晋文公苦求介子推当官不成,有人建议利用介子推的孝敬老母之心,放火烧山,让介子推出来。不料,心意坚定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也没出山。

此后,晋文公和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清明节前两天作为寒食节,这天不动明火。

因此,寒食十三绝虽然阵容、排场很大,但却没有一道热菜,全是冷食。

这一来是考虑寒食不能动火,想来更多还是考虑踏青携带方便。

今年清明虽然疫情的影响不方便出远门踏青,不妨给家人煮上几个荠菜鸡蛋,在家斗鸡子玩,也可沏上一杯香茗,祭奠、品茶两不误,在味蕾里感受这个美好的季节。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